本帖最后由 空灵虚境 于 2013-10-11 22:39 编辑
文:Flavia Mazelin Salvi 指导专家:精神分析师Isabel Korolintski 翻译:界上佬
内心的冲突、违心的放弃、压抑的怒火、不满的妥协……辨别与自我不一致的信号,能够使我们理解其深层的原因,并重新找到平衡。 1.有人坦率地对你说,你的好朋友在人前说你的坏话。几天后,你见到了这个朋友: ■ 你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但心存芥蒂。 ▲ 他/她的言谈举止没有丝毫异常,你觉得自己可能没有正确理解别人的话。 ● 沉着脸提醒他/她遵守友谊的一些基本原则。 2.哪种挑战是你无法克服的?
■ 在敌意的公众面前发言。
▲ 独自环游世界。
● 放弃一切,从头开始。 3.你会送给儿时的自己一句什么格言?
■ 错误是最好的老师。
▲ 言语是银,沉默是金。
● 你的力量在你的弱点之中。 4.端上来的晚餐味道不好,你感到女主人有些难为情,你会如何鼓励她?
■ 要求再多给一些。
▲ 在餐桌上恭维女主人。
● 积极地参与对话,转移大家的注意力。 5.你处于少年阶段的孩子总是出去玩,而且成绩很差,你会如何让他改正?
■ 你与孩子进行一次严肃的对话,问他:“你如何看自己现在的状况?”
▲ 你向专业人士求助,比如心理医生或教师等。
● 你让伴侣着手处理。 6.恼怒,想找回内心的平静时,你会给自己哪种建议?
■ 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
▲ 不要责怪自己。
● 要相信自己。 7.你最害怕哪种人?
■ 充满攻击性的煽动者。
▲ 带着诡异微笑的操纵者。
● 咄咄逼人的审讯者。 8.度假期间,什么事有可能打破你内心的宁静?
■ 一个需要推翻你全部计划的邀请。
▲ 与身边的人发生的摩擦和冲突。
● 朋友不断地不告自来。 9.自从你晋升,上级开始离间你与同事的关系。
■ 你尝试令他/她安心,强调无意触犯其利益。
▲ 你用“外交手段”消除磕磕碰碰。
● 你再也不敢积极主动地工作。 10.向别人提出建设性的批评,必须具备:
■ 勇气和技巧。
▲ 自信和冷漠。
● 信任和友善。 11.当你走进办公室时,众人的窃窃私语顿时停止,你会对自己说什么?
■ 既然他们不愿意让我分享他们的秘密……
▲ 在一个集体中,总需要一只替罪羊。
● 我可能又做错事了。 12.在大街上,你亲眼看见别人粗暴地对待一位老人。
■ 你安慰受害者。
▲ 你不介入,因为害怕使局面激化。
● 你咒骂那个没有教养的人。 汇总你的选择
你的类型 大多数为A:你是评判的俘虏 你的心理情感严重缺乏自主性。一方面,你有自己的感情和深刻的信念,另一方面,你的内心始终有一个富有权威的“审查官”,他压抑他认为不恰当的、过分的、不好的东西,由此产生了很多内在的冲突。你的内心紧张,源自表层自我和深层自我之间的拉锯。 除了害怕失败,你还害怕成为笑柄和遭到社会和情感的排斥,担心别人对你的看法。这种自我审查有很多可能的原因,比如父母过度投射、过分强调分数的教育或父母将指责当作教育的工具,并将错误等同于道德过失。结果,你任凭自己的自主性被套上绳索,始终生活在对他人目光的恐惧之中,同时也向他人投以评判的目光。 建议:第一步,给你内心的审查官一个形象或一个名字,比如父母、祖父母或监护人等。辨别本身已经可以部分地降低其影响力。第二步,在你表达一种意愿或欲望时,仔细考量内心的审查官发出的反对声,看看是否真的出于理智。比如当你试图拒绝一个朋友的邀请时,内心的审查官会说:“不能这样对朋友,这样很不好。”要敢于反驳:“这到底有什么不好?”如果需要,还可以将自己内心的冲突说给某个信任的亲友听。以上方法的目的只有一个:作出明白无误的决定。
大多数为B:你害怕制造冲突 你严重缺乏自我肯定。你害怕紧张的气氛或激烈的讨论,因为你害怕冲突。“所有问题都自己扛”这句话最能反映你和自己情绪的关系。你听任别人的责难而不作回应,你努力避免引人注目,甚至宁愿屈从于别人。如果没有得到辨别,我们的情绪就会像稻草人一样吓唬我们,用恐惧控制我们,我们会害怕不再能得到别人的爱……这种恐惧是一块能使影像变形的棱镜,使我们将小冲突看作大战争,而且相信自己必败。 在过往经历中找寻这种恐惧的根源将大有用处。你是否是在情绪或心理上专制和粗暴的家庭中长大?反驳和不同意是否都被视为对父母权威的攻击?在潜意识层面,与俄狄浦斯情结相关的深刻负罪感,可能就是你抑制健康的攻击性的原因,而这种攻击性是支撑我们的立场、欲望和恐惧所必不可少的。 建议:以顺势的方式实践自我肯定。尝试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要考虑别人的感受,比如“这个周末,我会将一个下午只用来休息,其他事情都不管。”还要改变自己回答问题的方式,比如“我不能马上回答你,我必须仔细考虑一下”。同样,当你面对粗暴而侮辱人的对话者,可以毅然中断谈话,并强调只有在互相尊重得到保障的时候才能恢复对话。
大多数为C:你难以作决定 你严重缺乏自我了解。你总是犹豫不决,到处询问别人的建议,对自己要作的决定和要说的话拿不定主意。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你根本不了解自我的欲望。你自我感觉良好是因为工作氛围很好、天气晴朗、刚刚获得晋升或得到别人的赞扬……不过,一旦需要你下决心开启一项计划或表明立场时,你就会感到自己像是大海中飘荡的一叶扁舟。你害怕选错方向、浪费机会或损失时间,主要根源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结果,你作的很多选择并不符合你的真实欲望,这让你感到自己并不是在真正地生活。 这种与欲望之间摇摆不定的关系根源于生命最初。比如母亲因为抑郁而对孩子冷漠,甚至不管不问;或是接受了实用主义的和标准化的教育,孩子的特殊性被忽视或无视;或者孩子在兄弟姐妹的竞争关系中遭到排挤和蔑视…… 建议:试着在生活中识别和列举内心感觉良好的那些时刻,然后尝试找到其中的一些最常出现的情况,比如安静、和朋友交流、亲近大自然,等等。这样就可以刻画出你的内在身份的轮廓,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自己的需要说一些话或做一些事。你还可以尝试摒弃别人的意见,至少在某些时刻这样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