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今年五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专家门诊开设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专病门诊,并特聘海扶技术发明人、国家超声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医科大学王智彪教授坐诊。王教授专病门诊自开展以来,王教授的专业敬业精神,特别是他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在传统的门诊,医生对病人的问诊过程平均不到6分钟,就匆忙开出各种检查单或住院证。而在王教授的门诊,倡导“从治病到治病人”的理念,充分和病人进行沟通,从最基本问诊到病情分析,从了解病人生活状态到心理需求与压力,从病因分析到疾病诊治方案讨论……和每位病人的交流的都不低于20分钟。
王教授认为,疾病治疗三分靠医学、七分靠自己,医生要做的不仅是通过医学消除疾病的结果,更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生病的影响因素,并通过调动患者内在的积极主动性,预防疾病、减少复发,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除了王智彪教授,专病门诊的团队还包括重医附一院海扶治疗中心陈锦云副教授、海扶医院妇科邹敏医生、附一院妇产科门诊部杨佳益护士长。该团队在王智彪教授的带领下,始终以“病人”为中心,通过与病人充分交流,为病人提供最为个性化的综合性方案。
从7月份开始,我也以医生助理的身份正式加入专病门诊的团队,和团队一起帮助前来就诊的每一位患者了解自己的子宫、呵护子宫、拥有健康的信念和生活方式。
在专病门诊中,王教授与每一位患者的交流总会给我颇多触动或者感悟,我也将一些专病门诊中的小故事与大家分享。
玲子的故事
7月中旬,专病门诊来了一位目前为止年龄最小的女孩儿——玲子(化名),玲子今年19岁,是一位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腺肌症的患者。
玲子和母亲是在附一院妇科专家唐均英教授的带领下找到王教授的,唐教授告诉王教授:“这个孩子,腺肌症、内膜异位病灶太严重了,两个月前我给她做了腹腔镜下巧囊剥离术,术中看见粘连非常严重。我们都感到很无奈,恐怕再过几年,终究是要切除子宫的,但是毕竟这么年轻,所以请王教授帮帮她……”
玲子和她的母亲都非常痛苦,原来十几年前,玲子的母亲在生下玲子后,因为不堪腺肌症的痛经折磨,无奈选择子宫切除。现在女儿面临同样的病痛,作为母亲也感到心痛不已。
王教授了解了玲子的基本情况、认真分析磁共振片子之后认为玲子的病灶的确比较特殊,但是疾病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玲子现在的心理与生活状态。
玲子高中毕业之后就开始和父母在广东打工,发现疾病之后就回到重庆,没有继续工作和学习,整天都呆在家里面看电视,生活变得非常不规律,时间长了也开始变得有些孤僻,再加上疾病的影响心理压力也变得特别的大,脾气暴躁,喜欢暴饮暴食……
“现在,我们需要把疾病的治疗放在第二位,目前最重要的是你需要有全身心的彻底转变”王教授坚定地告诉玲子:“只有生活状态发生改变,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医生的帮助才会有意义。”
:“现在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药物治疗或者是超声消融治疗,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玲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她树立信心”王教授对玲子的母亲说:“玲子现在心理负担肯定很大,这个年龄本身也是处于叛逆期,所以积极引导尤为关键,父母要多陪孩子,多鼓励!”玲子也对自己现在的心理和生活做了反思,还和王教授约定,从现在起做一个阳光的、积极向上的女孩儿,也希望能够让母亲放心
回家以后,玲子去了成都表姐家,她通过网络告诉我们,每天早上开始慢跑运动,心情都放松了很多,也把自己当做一个健康人来看。等到暑期结束后,自己再回到重庆找工作,希望可以每天充实起来。
我想,对于一个刚成年的女孩儿来说,得了子宫疾病固然是不幸的,然而幸运的是她遇上了王智彪教授,她的生命也得以重生,或许过不了多久,我们就将看见一个充满朝气的女孩儿重新站在我们面前,她的未来还很漫长,我们相信她的未来一定会充满美好。
一次爬山治疗
陈女士是一位人民警察,因为子宫肌瘤慕名找到王教授门诊,35岁的她由于忙着工作,一直没有生育,现在自己想做母亲却发现子宫肌瘤。
陈女士告诉王教授,她以前一直是一个大大咧咧性格的人,如今开始有了一些心理负担,王教授在认真询问病史、查看B超检查结果和妇科检查之后,并没有急着告诉陈女士解决方案,而是先让陈女士预约一个磁共振检查,以便更清楚的分析肌瘤的具体情况以及对生育的影响。然后话题一转说:“本周六我们会组织一次登照母山的活动,希望你能来参加。”看着陈女士一脸疑惑,王教授笑着说道:“登山只是一个形式,其实希望你通过登山可以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放下心理压力,反思一下现在的一些生活状态,对未来也有一些新的规划。”陈女士听后非常感动,欣然答应。
星期六早上7点钟,王教授、99子宫网志愿者、还有几位病友以及陈女士如约来到照母山脚下的海扶医院集合,一切准备就绪后,向照母山出发。在登山过程中,王教授和陈女士又一起聊了许多,陈女士告诉王教授以前自己也非常喜欢运动和旅行,但是近两年工作压力和强度有所增加,运动有所减少,特别是发现子宫肌瘤之后心理负担增加,甚至有些不敢运动。王教授表示非常理解陈女士现在的心态,中青年女性,面临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敏感的子宫在压力的影响下容易生长子宫肌瘤,同时如果不能正确认知肌瘤,反过来还会对工作、家庭带来更多的困扰,有研究发现:现代女性推迟生育年龄也是导致子宫肌瘤的因素之一。
在登顶照母山之后,王教授告诉陈女士:“从磁共振检查的结果来看,肌瘤并不是特别大,但是对内膜还是稍有压迫,可能会对妊娠有一定影响,但是好在肌瘤本身是乏血供的,生长的速度应该是比较慢。”看见陈女士心理放松了许多,王教授接着说:“现在何时治疗、如何治疗关键就是看你了。超声消融是最合适于你的治疗,但是我的观点是你现在并非一定要立刻治疗,如果你可以从这次爬山为新的起点,改变生活方式,同时开始测量基础体温,监测排卵,我想带瘤怀孕也是非常有希望的!”
听了王教授的鼓励,陈女士心理的大石头终于放了下来,“这次登山确实不虚此行,新鲜的空气与王教授的话语仿佛一次心灵的洗礼”她说,自己也并不急着马上治疗,回去之后就按照王教授的建议每天运动,健康快乐生活!
一个月后,陈女士电话告诉我“这两次月经没有任何异常,自己都很吃惊,请你转告王教授感谢他,现在我每一天都尽量让自己能够开心,自己也会继续观察,如果可能也会勇敢地带瘤怀孕!”听到陈女士分享,我也感到非常开心,这次登山,对于陈女士来说就是一次最好的治疗,我们也期待陈女士早日给我带来怀上小宝宝的消息。
谭女士的“重生”
接下来要给大家讲的是谭女士的故事,从某种意义来说,她在王教授的帮助下真正得以重生。
她是上周王教授接诊的最后一个患者,没想到刚把B超报告单递给王教授,便开始抽泣起来,我们都很诧异,到底什么让她如此伤感,是肌瘤本身还是另有隐情。
原来,49岁的谭女士原本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然而两年前发现子宫肌瘤,当时只有3公分左右大小,医生告诉她可以继续观察,没想到回家之后,丈夫却大为光火,开始疏远谭女士,整夜整夜不回家,最终留下无情的一句话:“涨了瘤子的女人都要割子宫,没有子宫的女人就是一个空架子,没人愿意要你!”然后一走了之,留下谭女士和20岁地儿子相依为命。
丈夫的离去,家庭的变故,拮据的生活,让谭女士遭受重大打击,肌瘤与此同时也开始疯长,两年时间长大了7公分,谭女士开始感到绝望,甚至想到了去死。“我经常在想自己可能真的得了不治之症,为了不拖累孩子,还不如到大山深处自生自灭……可是,我舍不得孩子啊!”谭女士向王教授诉说到:“在我最痛苦时看见了电视上的王教授,看到了子宫肌瘤可以不用切除子宫甚至不用开刀,我就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了,求求王教授一定要救救我,我舍不得我的孩子!”谭女士一边说一边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我们每个人听了谭女士的遭遇都为之动容,王教授听了之后沉默良久坚定地告诉谭女士:“你放心,我们会帮助你!但是首先你自己要真正站起来,要坚强,要乐观,我们的帮助才有意义!”
“首先,对于子宫肌瘤你必须有正确的认识,肌瘤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病、多发病,是良性疾病不是癌症;其次子宫肌瘤的生长和情绪压力息息相关,这两年之所以你的肌瘤长得如此之快和你承受的重大压力是密不可分的!”王教授讲到“你的遭遇值得人同情,但是我们更感动于母爱的伟大,所以你不能再悲观下去,要勇敢地和疾病抗争,让儿子放心。”
听了王教授的鼓励,谭女士眼中再次泛起泪光,但是我们可以看出这次是感动的眼泪,“我是一个信佛的人,我觉得或许我与王教授有佛缘,王教授就像活菩萨,我感到未来有了希望。”她激动地说:“来之前,我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要切除子宫,我就真的准备归隐山林,自生自灭,王教授拯救了我,也拯救了我这个家。”
王教授看见谭女士的转变感到很欣慰,他说:“我们帮助了很多女性,帮助她们捍卫了自己的子宫,帮助她们守护了自己的家庭,我们当然会帮助你,但我们更希望你站起来之后用你的实际行动帮助更多女性。你是信佛之人,肯定会弘扬善良与正义,我们期待你的重生!”
后来,99子宫网的志愿者一缕芳魂和遗忘那段情来到海扶医院,王教授特意让我把谭女士请来与她们交流。两位志愿者向谭女士分享了自己患病前后的心态变化,治疗后的情况以及自己对子宫、健康的认识。谭女士在此次交流之后变得更加乐观和自信,她说:“芳魂她们很坚强,是我学习的榜样!”
那天送走谭女士,我感慨颇多,我想谭女士如果没有遇见王教授,她今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我真的无法想象。王教授拯救了她,不仅是让她对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更对人生和人生价值有了更深刻的领悟。谭女士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我相信重生之后的她会面带微笑过好每一天。
99子宫网小编推荐阅读:
与子宫肌瘤和平共处 子宫:敏感的情绪化器官 肌瘤姐妹:“看得开”才能更健康 99网大学:《子宫肌瘤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