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习惯了“开膛破肚”,习惯了手术中见到血的场景,习惯了用刀,习惯了对患者说“手术很成功”,这是否已成为外科医生的职业习惯?当患者在流血,当患者在叫痛,我们的医生是否要思考,我们面对的是病,还是病人?
最近一次住院,我发现一些大夫做手术会上瘾。 一天,我所住的肾内科忽然间拥挤起来,从空着两间病房,到忽然间轻病人屋里都加了床,仓库也住上病号了。小护士告诉我,因为这天要做肾穿,所以她们会脚不点地忙得要死。 我吃惊,住院的规矩不是进来要先X光、B超、验血、量血压之后才能做创伤性检查吗?“来不及了,尿里有蛋白,得确诊是什么病啊!”大夫猴急猴急的,对我这个尿路感染的轻病号也不放过,“穿吧穿吧,穿一下心里就踏实了!” 看着病友像“带鱼”一样被拖回来,24小时平躺不让动弹,3天后被告知没事的惨样子,我坚持不做肾穿。可还没出院,就被来会诊的妇科大夫看上了,“你得做腹腔镜,你看,你右卵巢上有节结,子宫内膜异位,不做不行,得看看是不是恶性的!快着点,转科,明天一早给你手术!” 做B超的时候,我看见一群等着穿刺的人,有脖子上的、肺上的、肾上的。很快,我又被诊断出1厘米的胆结石。住院医简直是扑过来,“赶快做手术,不然你的胆都没功能了。不能做腹腔镜,正好趁此机会做大手术,把肚子里的器官都检查一遍,看看里面有没有癌,你就放心了!”我几近崩溃。 这是不是一种职业习惯?他们迫切地想拯救病人,眼里容不得沙子!他们把“开膛破肚”等闲视之,可以忽略过程中的疼痛和不便,可以忽略你的经济负担,可以不管你今后会不会有什么后遗症。他们是完美主义者,如果眼前的东西不是百分百完美就要敲碎重来。 好在我遇到了这个医院的老院长,她是我的远房亲戚。她说:“现在的医生都手痒痒,别理他们,你自己判断。”她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老院长今年83岁,一直以来,膝盖疼还积水。年初医院安排了最好的医生,要给她做关节镜。她不愿意。每周两次门诊,还要在全国各地开学术会议,哪有时间?不行,这是对你的照顾!她勉强答应了。结果是,术后一年了,她还不能下楼。住在300平米的家里,可她能挪动的地盘也就20平米,成了残疾人!而且还不敢抱怨,要照顾医院的颜面。 我真的很同情这位老大夫,经不住劝和好心,冒险上了创伤性治疗,最终腿更疼了更瘸了,生活质量一泻千里,思想负担也重了。 人是个整体,是一个运行缜密的机器。你手术修好了一个零件,可能会伤害到其他零件,使它们错乱。我喜欢一个妇科大夫的话:“手术一定要慎重,很可能解决了某个问题又生出了更多新的问题。” 而我最想对医生说的是,病人不仅仅是一个标本,不仅仅是你职业生涯的一个案例,他们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需要有质量的生活。当我们坐在你的桌子前,请认真打量我们的气色、神情;听我们描述病情时,安慰我们几句,宽宽我们的心;万不得已再做手术。即使要分秒必争动刀子,也给病人点温暖。病人无论平时多坚强,病的时候是最无助的。 医生,请您在手痒痒的时候,想想我们病人其实是很疼的。
相关阅读: 从医启示录--郎景和 毕淑敏:费城被阉割的女人 微创与无创:不是留不留疤痕的问题 医生手记——拯救子宫 肿瘤是贪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