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99子宫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子宫肌瘤的病因及分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蜗牛 发表于 2018-8-8 13:5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子宫肌瘤(uterine leiomyoma)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多见于30~50岁妇女,据统计生育期妇女的肌瘤发生率为20%~25%,40岁以上妇女的发病率则高达30%~40%。因肌瘤多无或很少有症状,临床发病率远低于肌瘤真实发病率。
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正常肌层的体细胞突变、性激素及局部生长因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1.与性激素相关
因肌瘤好发于生育年龄。在妊娠、外源性高雌激素作用下,肌瘤生长较快;抑制或降低雌激素水平的治疗可使肌瘤缩小;绝经后肌瘤停止生长、萎缩或消退,提示其发生可能与女性性激素相关。生物化学检测证实肌瘤中雌二醇的雌酮转化率明显低于正常肌组织;肌瘤中雌激素受体(ER)浓度明显高于周边肌组织,故认为肌瘤组织局部对雌激素的高敏感性是肌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研究证实孕激素有促进肌瘤有丝分裂活动、刺激肌瘤生长的作用,肌瘤组织中的孕激素受体浓度高于周边肌组织,分泌期的子宫肌瘤标本中细胞分裂象明显高于增殖期的子宫肌瘤。
2.与遗传学相关
   细胞遗传学研究显示25%~50%子宫肌瘤存在细胞遗传学的异常,包括从点突变到染色体丢失和增多的多种染色体畸变,首先是单克隆起源的体细胞突变,并对突变肌细胞提供一种选择性生长优势,如85%的子宫肌瘤病人拥有突变的转录介导亚基Med12,从而促使子宫肌层干细胞转变为肿瘤形成干细胞;其次是多种与肌瘤有关的染色体重排,常见的有12号和14号染色体长臂片段易位(12;14)(q14-15;q23-24)、12号染色体长臂重排、7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7q22q32)等,与之相关的基因有HMGA2、RAD51BCUX1。分子生物学研究提示子宫肌瘤由单克隆平滑肌细胞增殖而成,多发性子宫肌瘤由不同克隆细胞形成。
3.与细胞因子相关
  一些生长因子在子宫肌瘤的生长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和Ⅱ、表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和B、血管生成因子(VEGF)等。
分类1.按肌瘤生长部位
分为宫体肌瘤(90%)和宫颈肌瘤(10%),其中宫颈肌瘤多为单发,后壁常见。
2.按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
按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可分为3类:
(1)肌壁间肌瘤(intramural myoma):占60%~70%,肌瘤位于子宫肌壁间,周围均被肌层包围。
(2)浆膜下肌瘤(subserous myoma):约占20%,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并突出于子宫表面,肌瘤表面仅由子宫浆膜覆盖。若瘤体继续向浆膜面生长,仅有一蒂与子宫相连,称为带蒂浆膜下肌瘤,营养由蒂部血管供应。若血供不足,肌瘤可变性坏死。如蒂扭转断裂,肌瘤脱落形成游离性肌瘤。如肌瘤位于宫体侧壁向宫旁生长突出于阔韧带两叶之间称阔韧带肌瘤。
(3) 黏膜下肌瘤(submucous myoma):占10%~15%。肌瘤向宫腔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仅为黏膜层覆盖。根据肌瘤体积在肌壁内的比例,亚型分为:0型(带蒂的黏膜下肌瘤,肌瘤完全位于宫腔内未向肌层扩展),1型(黏膜下无蒂肌瘤,向肌层扩展<50%),2型(黏膜下无蒂肌瘤,侵占肌层部分≥50%)(图26-4-2)。黏膜下肌瘤易形成蒂,在宫腔内生长犹如异物,常引起子宫收缩,肌瘤可被挤出宫颈外口而突入阴道。         
3.多发性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常为多个,以上各类肌瘤可单独发生亦可同时发生。2个或2个部位以上肌瘤发生在同一子宫者,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Archiver|小黑屋|99子宫网 ( 渝ICP备20008755号  

GMT+8, 2024-11-23 23:0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