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行(十八)青海湖
8月16日晚,住格尔木,17日晨,驱车驶向青海湖。
沿昆仑山的东段,一路东行,山顶上积雪,山坡上挂着冰川。山下是柴达木盆地,公路边有大片的狗脊树,红红的狗脊已经成熟,挂在树上很好看。
途径盐湖,进去泡盐湖水,看盐做的雕塑。盐湖很大,雕塑中有成吉思汗的坐像,相传昆仑山以北在古时候都曾经是蒙古族的地盘。
下午六点过,到青海湖了,汽车沿湖边走了一个多小时,到处都是宾馆,听说都是五六百元的。我们住的是湖边的帐篷,二百元一个,一张特大床,睡两个人。
一号车说这是唯一离湖边很近的帐篷,感觉比住那些宾馆好,拍了日落,天色暗下来了,吃饭,很香的羊肉串,大块的手抓羊肉,大家也喝了点酒,准备明天早上起来看日出。
有人围着烤羊肉的火堆跳起舞来了,那是来自湖北的一群年轻人。很快,大家也都加入,青海湖边,一轮圆月,袅袅火光中映出一张张喜悦的笑脸。
舞毕,大家唱歌,湖北的青年人唱洪湖水浪打浪,重庆的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人表演小品,有人唱川戏,有人朗诵诗歌,王总工唱了一首重庆民谣:高高山上一树槐。
这是西藏行最快乐的一个夜晚。
18日,天还没有亮,就下雨了,日出看不成了,早早的驱车赶路。
经过兰州,到天水,晚上,在天水一家酒店吃饭,第二天大家就要返回重庆了,十几天的同行,还是有些依依不舍。大家点了不少菜,也喝了不少酒,一号车的老李,是警察,也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他做了一个总结。他说,这次西藏行成功结束,最让人敬佩的是大王老师,68岁的年纪,一点也没有高原反应,并且大部分路程是他亲自开车。老李要求大家都讲讲西藏行的感受。
王芷龙总工朗诵了一首他自己写的长诗《龙之歌》:
有一首歌,从喜马拉雅山上唱起,
飘过长江,黄河,在太平洋上空振蕩。
有一条龙,翻过身,抬起头,仰天长啸。
那是因为她的国家,她的民族经过上百年的苦难。
她曾经遍体鳞伤,支离破碎,被人残害。
有人用鸦片,把她变成东亚病夫,
有人用枪炮,抢走她的宝藏,
甚至有一个强盗,用战爭,想把她灭亡。
她的儿女不答应,她的民族不答应,
她五千年的文明更不答应。于是,
有了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邓世昌的甲午悲壮,
孙中山的中华掘起,毛泽东领导的中国解放。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血和肉筑起新的长城,
把她从魔爪中,拯救。
于是,她的工人,她的农民,
还有她杰出的领袖,
使她不仅有钢铁的脊粱,还有了健康的体魄。
十亿人用她们的智慧和勤劳,花了半个世纪为她疗伤。
今天,巨龙神彩奕奕,精神抖擞,龙体安康。
她待人平等,提出和平共处的主张,
她勤奋努力,把中国制造和中国創造送到世界人民手上,
她乐善她施,帮助非洲人民战胜埃博拉病毒。
但,她绝不怕强盗的枪,土匪的炮,
她已经有力量,维护和平的阳光。
如果说二十岁,是一个人的青春年华,
那么一个国家的青春,一定需要上百年。
今天我们六十周岁的共和国,
正在走向她的青春时光。
明天,我们的巨龙带领她的儿女,
进行一次大合唱,那歌,
将响遍天山南北,响遍长城内外,响遍万里海疆。
那歌声,为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再续上五千年的——新时光。
大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拍的最响的,是那个12岁的孩子。他问王总工,爷爷,这首诗是你写的吗?
他爸爸说,是王爷爷写的。
写得真好。孩子说。
大家说,王总工是我们这群人岁数最大的,但是是最有激情的。对吃住没有要求,一直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
我想到了一路上我们翻越的山,二郎山,雀儿山,米拉山,喜马拉雅山,唐古拉山,可可西里山,昆仑山,这些,不正像一条条龙么?她们在青藏高原腾飞,必将用她的高雅,美丽,纯洁,征服世界,给世界清新的空气,磅礴的大气,凛然的正气。
我想到了毛主席的《念奴娇、昆仑》的最后一句: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中国不以自己独高,而把这种高,与世界分享。这是何等的霸气和大气啊。
今天,中国不正是在这样做么?一带一路,G20,创新,包容,发展,不正像一条条中国龙,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展现一片片华丽的天空。
而中国的海扶,作为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设备,作为一种绿色的、无创伤的超声波医疗技术,已经成为了全世界超声波医疗的引领者,正在改变和颠覆全世界的传统外科手术模式,让更多的病人少受手术刀的伤害,正在加快医疗文明进步的发展。
海扶,正在展现她越来越强大的力量。
中国,在努力,在向上。海扶,在努力,在向上。在海扶王总工的身上,我看见了一种中国企业的精神,一种中国创新者的力量。
王总工程师在盐池
王总工在青海湖边
——全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