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空灵虚境 于 2016-10-12 15:12 编辑
二十年前,我不在意,现在,我时常自省~~
经常看到有知名企业或是名人陷入名誉危机中,起因有时是一些不好的行为,有时只是一些不当的言谈。这些事情提醒我,让我自省:语言是修为的一个重要环节。 反省自己,我觉得我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同样也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我在二十多岁时,这方面不是很在意。原因很多。比如,我性格直爽实在,不怎么细腻,谈吐上也是粗枝大叶,总觉得一些话是客套话,说出来自己都觉得假,就不说;我那时有点自负清高,心理上很少有低头的时候,不怎么懂得谦卑和恭敬;另外我也一直生活优越,无论在家里还是工作中,很少有需要讨好他人的情况,所以客观上也少了锻炼的机会;最后,传统文化学习得不够……理由当然总能找很多,但都不能成为借口。
现在虽然已经好多了,大家在网上会觉得我说话的语气还好,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特别是在对待家人时,难免还会旧习难改。我发现很多人都是这样,跟朋友和同事都能表现很好,唯独跟自己最亲近的人在一起时,说话就不拘小节,容易冒犯到对方。我现在冒犯最多的大概就是我妈妈。跟她说话,想说什么、想怎么说,都很少斟酌掂量,就好像自己还是个中学生,这样有时就会惹她不高兴。所以我需要深刻反省。
据我观察,语言修为差的一种常见表现,就是说出“无心恶语”。比如,我在微博上曾看到被称作老师的人说别人“脑残”,而且我看过不只一位老师这样说。我猜想,或许这是他们想表现得年轻、与时俱进、率性、有真性情?但无论如何我都觉得这非常不妥,而且我真的很难理解这种说法。
古人都很强调语言的修为,强调谨言慎行。看《论语》,你会觉得似乎做君子,最起码的一件事就是要捂好自己的嘴——君子要“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刚、毅、木、讷近仁”……我们现代人看到这些,恐怕会觉得这样做真是太累,太压抑!
为什么要这么在意自己说的话呢?因为语言反映了思想,修炼语言就是帮助我们修炼自己的心。比如,刚才说的无心恶语,其实并非绝对无心。能说出脑残,想必这个人会在心里无数次地暗自嘀咕过这个词——在被人误解时、在路上遇到其他车辆诡异的开法时、在遭遇费解的做法和对待时……这种心里私下的恶评,在网上一不留神就会浮现出来。所以,要想不累,不必费劲捂自己的嘴,最好的办法就是心里也不要这样想。 这其实也是一个“慎独”的问题。如果我们在没有任何人知道的情况下,都可以不这样想、不用这样的词,那我们就不会觉得“谨言”是一种累了。 如果哪怕一半的人能做到这样,那网上的谩骂就会少很多,口水仗也不容易打起来。 如果把概念放宽一些,那么无意中说出的唠叨、抱怨、说闲话、不宽容缺乏尊重的话、有贬低侮辱歧视态度的话……所有这些能带来负面影响的语言,都可以归结到“无心恶语”的类别里。怎样能减少这些呢?我想,除了真的修心、搞好情绪之外,再就是要看清这些“恶性”语言所带来的影响。 现在我们都很怕毒胶囊,这些恶性语言是不是也算一种毒胶囊?说的人可能觉得内容是好的,觉得自己只是“刀子嘴豆腐心”而已,并无恶意,并没有意识到包装和形式的副作用。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知道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在宇宙的信息库里都被记录在案,不论隔了多少时空,你绕到后台,都可以查找出来,那么我们还会说那些话吗?如果我们有精密仪器,可以追踪你的话的能量,可以看到它是怎样影响了你周围熟知的、乃至你并不熟知的人的生活,看到这个能量的摧毁力是怎样像声波一样隐隐地传递下去,那我们是否就会在开口前多一些顾虑?佛教里把语言所造成的影响叫“口业”,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说过的话,并非真的就随风飘散、就消失了。把它们想象成物质吧,想象它们的能量将持续在漫延,它们的波动将无边在扩散。如果能看到语言的这些后果和影响,大概我们就会自觉地“谨言”——我们究竟要在宇宙里添加些什么东西呢?好的还是坏的?
想到这些,我们也就能自觉地在语言上隐恶扬善了,就不会在等着接孩子时,聚在一起抱怨保姆的种种不是——你今天抱怨的能量,很可能绕几个弯之后,又以某种形式回到孩子身上。或者换句话说,你是把这样的负面能量放到了这个世界上,你的孩子呼吸于其中,很难能躲开这些污染。
所以开口前要三思,要用语言在宇宙里放一些好的东西。
另一个挑战我们语言修为的情况,就是当你面对批评时。而且我发现,似乎越是像我这样自以为很有想法、也做得很对的人,在面对批评时越容易反应过激。因为这样的人有高自尊,所以对批评更敏感,承受能力更差。 我的体会是,面对批评时,如果我反应过激、情绪激动,甚至很愤怒,那很可能是这件事的确我有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我们面对批评发火,有时候,我们实际是在生自己的气。我们希望自己一切都做得好,没用不当之处,没有可指责的地方。如果我们真的对自己很满意,那大概我们都很难动气。 当然,有时我们仅仅是因为劳累、或压力大,而难以应对批评指责,哪怕这些批评真的没什么道理。
不管怎样,面对批评, 不要急于防守反击, 反击火力太猛,难免造成误伤。 先退后一步,冷静反省。
如果面对批评我们不但能自省,而且能真诚道谢,感谢对方的关注、感谢他指出问题,那我们在语言的修为上就有了实在的进步! 说完了不好的语言表现,再想想怎样能有更好的表现。比如我自己,可以做到不说“无心恶语”,也基本能做到冷静面对批评,但是为什么在跟家人说话时常常表现欠佳?我跟孩子说话都比较有控制,跟保姆会说“麻烦你帮我……”,但怎样能在跟我妈说话时表现更好? 我想这表面上看是礼节习惯的问题,比如,我们最好从小就习惯说礼貌用语、在家就使用礼貌用语。我们应该从最细小的地方开始改起,跟家人说“请”、“谢谢”、“抱歉”、“对不起”、“真是添麻烦了”……;我们跟家人间要多说理解共情的话,多照顾对方的情绪;我们要学会处理自己的坏情绪,不要拿家人当出气筒,等等。 从深层看,我想这是需要培养恭敬之心的问题。 对外人,我们注意礼貌,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有顾忌,怕有损人际关系。跟家人,顾忌少了,就放松了。特别是对父母,我们不怕被解雇、被绝交、被误会、被冷漠,我们知道他们永远都会对我们好,永远都不会跟我们计较。可是我们有时忘记了,我们需要用恭敬心来帮助语言的修为。而所有人当中,最需要我们恭敬的、离我们最近的,正是我们的父母!没有对父母的恭敬,谈何对他人、对世界的恭敬?古人讲孝道,大概这也是一个原因。
所以,练习着在语言上体现恭敬之心,从对父母开始,再推及对他人。当人们相互以礼相待,真的是出于尊重、恭敬,而不是顾忌,那我们就会觉得一切礼貌用语都很应该,都不做作,我们就会很自然地说出口。
而我们在做的同时,也是教育了孩子,也会培养出有良好语言修为的一代人。 我会时常提醒自己 —— 不说“无心恶语”、隐恶扬善、感谢批评、
修炼恭敬之心。 如果还有余力, 争取多用语言给世界添加好东西, 用语言帮助他人。
我会时刻记着 ——
我说过的每句话都在宇宙里存档了,
无论隔了多少时空, 任何人都能听到它们看到它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