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动机或意图不一定发生行为,因为人是有惰性的,如果不是深切感受到疾病的威胁,很多人依然会对预防控制疾病的健康行为持观望态度,不愿意改变惯常的行为生活方式。此时,具有权威性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医生的建议、周围熟人的患病或行为改变的成功效果等,皆有可能成为人们摒弃不健康行为、采取健康行为的最终导火线和激发因素。因此,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动员一切社会资源共同营造有利于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大环境:公共传播媒介要以公众利益为重,开设健康专栏宣传健康知识;时尚界要对社会负责倡导环保健康的时尚生活方式;项目组织实施者要善于利用各种事件引导干预对象对健康问题的重视;医生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劝导病人实施健康行为;亲戚朋友给予干预对象必要的支持和积极的影响。当社会拥有了以环保为荣、以健康为美的良好风气,个人产生并维持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主流。 参考文献 姜庆五总主编;郑频频,史慧静主编.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 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08: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