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见习记者 王珊
“我们现在的医疗出了问题,不是因为它的衰落,而是因为它的昌盛,不是因为它没有作为,而是因为它不知何时为止。”5月24日,在第16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科院院士韩启德指出,医疗对人的健康只起8%的作用,应该摆正医疗的定位,莫把医学误当“魔法”。
“高血压是疾病吗?”韩启德在题为《对疾病危险因素控制和疾病筛查的思考》的报告中直言:“高血压不是疾病。”
韩启德说,疾病必须是劳动能力受到限制或丧失,并且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而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没有这些症状,所以高血压不是疾病,只是一种危险因素,而其特点是在某个群体内的发病率较高。
那么高血压需要治疗吗?大量研究显示,对高血压病人进行降压治疗,可以降低约25%~30%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
不过,韩启德指出,当把危险降低的概率具体到个体时,即会发现,对高血压的干预有着别样的意义。
以我国40岁以上的高血压人群为例,十年心血管事件(心肌梗塞和脑卒中)发生率最高统计为15%左右,降低30%,即降为10.5%。
这意味着每100个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的人中,只有四到五人受益。“而且还有可能存在药物副作用,且有服药的经济负担。”韩启德说。
在韩启德看来,当前,我国存在对于危险因素进行过度诊断的现象,极少一部分人受益,有些人反而健康受到损害。
以骨质疏松治疗方面的一项研究为例,试验者年龄平均为68岁,骨密度低于负2.5的女患者人群,一批人服用阿伦磷酸钠4年,一批人不做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骨折率为0.2%,而对照组的骨折率为0.5%。即与治疗组相比,不治疗骨折的风险增加了56%。
而如果换算成绝对效果,则是每333位妇女连续服药四年,可以预防一例骨折。
“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小的。”韩启德说,之所以在如此低概率的情况下进行干预,是因为谁也无法确定自己是1%,还是99%。
“医疗对人的健康只起8%的作用。”韩启德说,健康更多的是由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经费的保障来决定的,因此,对于医疗,应该有一个更全面的看法。
在韩启德看来,这种效果较低的干预,在疾病筛查领域表现尤为明显。
他以美国一项前列腺癌的筛查研究为例,该研究涉及7.6万例55岁~74岁的男性病人,历时13年。一半人每年检测一次,一半人不做检查。而结果显示,13年以后,参与检查和不参与检查的两组人数中,死于前列腺癌的人比例没有任何差别。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医疗的保障作用呢?
韩启德说要坚持一个原则,即针对低概率事件要作出更合理的决策,来提高干预的效率。
他进一步解释说,一是要寻找更高的疾病易感性的标记来缩小筛查范围和干预范围,将范围局限在高危人群;一是要对多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主要针对危险基数程度比较高的人群采取干预措施。“把钱用到最合理的地方去。”
《中国科学报》 (2014-05-29 第1版 要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