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99子宫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夕又称单身女性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空灵虚境 发表于 2013-8-13 07:59: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空灵虚境 于 2013-8-13 08:01 编辑

        民俗学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七夕节首先是单身女子的节日。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赵魁夫认为,中国古代,七夕节应该是单身女子最快乐的一天,即使是春节,不少女子都未必可以穿着新衣服去串门,家中一般使唤男子走亲访友,只有在七夕节,古代的单身女子可以着盛装,大大方方地走出去与姐妹们聚会、玩耍。

  “七夕节最早是在西汉的宫廷里执行的,后来流散到民间。”赵魁夫说,在西汉宫廷,宫女们不可能被提倡任意恋爱,所以七夕节最早的内涵主要是乞巧,表彰女子巧慧,女人们在这一天展示刺绣、针线等手艺绝活。

  赵魁夫告诉记者,七夕节流传到民间以后,被加入了诸如爱情、家庭美满等愿望,甚至还加上了提倡读书、写文章的内涵,比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就提到七月七日人人晒书的片段。尽管七夕节各地风俗不同,从古至今一直没有变的就是以“乞求女子巧慧”为主。

  从这个角度出发,赵魁夫认为,七夕节与西方的情人节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古代绝对不允许妇女和丈夫之外的情人有暧昧之情,这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不可能放到台面上来讲。”赵魁夫说,因此有一种说法是,七夕节只应该是未婚女子的节日,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意思。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博士储冬爱也认为,七夕节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未婚女性的节日”。在近代,珠三角地区确实存在着一批“单身女性”,而她们也确实是乞巧节的主体。但是,这批单身女性的性质有两种,一种是结婚之后不满安排的婚姻而回到娘家居住,并终生“不落夫家”;另一种则是所谓的“自梳女”,这类女性一般是在十五六岁适婚时却不满封建包办婚姻,而对外宣告终生不嫁,并从此搬入“姑婆屋”居住。这些女性是近代珠三角独有的一个群体,她们反抗封建婚姻,用自身的行动来追求独立自主的婚姻。
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Archiver|小黑屋|99子宫网 ( 渝ICP备20008755号  

GMT+8, 2024-11-11 03:5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