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99子宫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海扶医院身心辅导顾问邢若曦:身心辅导手札

查看数: 3699 | 评论数: 7 | 收藏 1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5-5-13 08:54

正文摘要:

        经美籍华人学者、海扶医院身心辅导顾问邢若曦教授同意,以后我会在这里呈现她撰写的身心辅导手札,希望姐妹们在治病的同时,可以在海扶得到疗心,从而实现自愈。   & ...

回复

回复 经典 发表于 2015-5-27 16:52:03
       除了是一名从事肿瘤研究的科学家,若曦教授在生活中,更是一名优雅、精致、自信的女性。以下是她写的一篇文章,觉得对我们女性朋友很有借鉴,特呈现出来:

      女人的芬芳


“优雅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一种阅历。淡然并不是伪装出来的,而是一种沉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永远都不会老,老去的只是容颜,时间会让一颗灵魂,变得越来越动人。”


优雅为何物?作为一个时尚偶像和高贵典雅的象征,香奈儿女士对优雅做了这样的描述:“优雅不是那些刚撤离青春期、步入成熟期的人拥有的特权,而是那些已经拥有明天的人所具的特质。”


优雅值得去追求吗?当然!特别是对于女人。


一个不明优雅为何概念的女人,只可能在臆想中盲目、拙劣地打造自己优雅的形像;活生生地浪费掉一生,而失去感受那种优雅精致的自信。事实上,每个女人如有意愿,与优雅共行并非高不可攀。


怎样的女人才是优雅的呢?一个女人天然之貌的花季在二十芬芳,是否能留此芬芳于唇齿直至五十的密码得靠她去解译。梦想把青春之泉酿成一瓶精美的琼浆,把青春之美拓展于自然赐赋之上,她必须赢得优雅的亲睐。


一个优雅的女人具有两种品质:优雅和自信。除此之外,发明香奈儿五号的香奈儿女士,借用法国诗人保罗瓦列里的话,添加了一句雷人的格言“不用香水的女人没有明天”。她断言,几滴香水,喷洒于耳后,手腕背面,肩窝上,是成就任何优雅女人的必需。我想,也许香奈儿女士想要强调的是,作为一个女人完美的整体构造 – 外表加心智还不够,还要散发出如其外表优雅的芬芳。那么,一个女人独特的芬芳是否能够赋予她带着鲜明个性的优雅?


我无需对香奈儿广为流传的格言的解释再添盐加醋,但我能理解那幽香的魔力,它唤醒记忆,激起想往。


非常奇妙吧!一种特定的香味会唤醒记忆,实实在在的,感到这芬芳突然漂临,像一股风,落到了你的肩上。从二十年分离后重逢的第一个拥抱中分开,我深吸一口气、含着泪,低声地说:“你气息依旧。。。”就只需那种独有的气味从记忆里飘荡而至,就足以穿透那堵厚厚的时间的隔墙。


有一次和S.J正富有哲理地在电话上愉快地交谈着柏拉图的《理想国》,他突然停打住,随即换了个话题:“我无法想像你在岁月中改变了的模样–但我仍然记得,在那个夏日的晚上,当我们第一次在英语角相遇,我吸入的那款混杂着的你体香的香水的气味。是你那迷人的芬芳,二十年前把我的目光留住。。。”我还记得那天晚上用的那款香水,带着茉莉花和绿茶的清香,是父亲从日本给我带回的礼物。


从步入成年开始,我养成了使用香水的习惯。不是为了在难得的社交中让香水发挥功效,也不是为了娱乐,点上几滴香水是我让自己应对新的每一天的准备之一。经过尝试和调整,我在二十多岁时试用了香奈儿N&ordm;5,找到了和她的维系,逐渐地对她产生了所属感,至今仍把她当作我最心仪的香水。


二十年代初期,香奈儿女士遇到了Ernest Beaux,一个专业的调香师,在法国南部的格拉斯拥有一个实验室。她促使他研制出一款“前所未闻的香水”来。她给Beaux描画了她心目中理想的香水:“我想要的一款香水是合成的. 我有一个悖论:如果鲜花自然的芬芳和女人的体味结合散发出人造的气息,那么是否能够合成一种芳香,和肌肤有机的结合却是天成的自然的芳香?”。Beaux做出了十种与当时流行的那些浓香型的香水不同的样品。香奈儿选中了第五瓶香水,有着茉莉花和当地的格拉斯玫瑰混同的香味,她称其有着完美的融合,“女人的香水,带着女人的芬芳”,并取名为“香奈儿No.5-我的幸运号码”。香奈儿女士亲自设计了香奈儿N&ordm;5的小瓶子,简单的四方形,配上一个长方形的瓶盖。用黑白的颜色加上直线条表现出简约和纯洁。那种黑不是一般意义的黑,而是最纯粹的黑。玻璃瓶让人感到一种厚重的质感,象征高品质。


作为女人香水的包装,这种最为简洁的风格在当时是前卫和划时代的。但在它诞生后的数十载,它成为传统,豪华和典雅的代言。香奈儿N&ordm;5的魅力经久不息,其秘诀在于简约,淡雅和固其精髓。有趣的是,当人们不被告知香奈儿的品牌时,N&ordm;5的魅力并不能脱颖而出。然而,当女人们为香奈儿品牌慕名而来,一种难以名状的,像魔法一样的东西,让她们对这款香水心驰神往。这些女人的热情或许被称为虚荣或小资,就是吧 – 但至少她们身近经典和优雅,得其所应有。


在我看来,一个女人的优雅和其相貌没有必然的关连。外表是天之所赐,但上帝却给了她所有的自主权去打铸她的心智和灵魂。我所欣赏的女人的优雅是那种我在香奈儿N&ordm;5上所感受到的质朴。只有爱其简约的女人,才应得那芬芳 – 来自一个魔法的小瓶,盛着茉莉花和格拉斯的五月玫瑰的花香。玫瑰的冷艳之香被独特而淡雅的茉莉花香所包裹,变成了一款温暖、清纯的暗香。


“不用香水的女人没有明天”。然而,一个女人要找到适其肌肤,令其舒心的香水是门艺术。它是女人发现自我的自觉之旅 – 这一生,她想要活出哪样的光彩?她对美的定位:自己的,他人的,人类和自然万物的-何为生命之美?另外,她对生命有怎样的期许?只有当她走完这自觉之旅,拥有了对自我足够的认知,她才能发现那款和自己相匹配的芬芳,象征着她对美的认识,并用这款香味代表自己。事实上,当她拥有了这个认识,她最心仪的香水很可能不是香奈儿N&ordm;5,而是无名之款,那又何妨?重要的是她终于知道什么适合自己,她找到了自己!这和寻找爱人的旅程相差不大。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不断的自我认识中,一个女人提炼着她对生活的品味。带着那种自知、自觉的自信,当她的目光的和男人的交错,她那质朴而优雅的自信将会牢牢地捕获住他们游离的视线,让他们倾心、欲罢不能。


现实中,任何一个女人都会欣然承认她拥有一瓶香奈儿N&ordm;5,但只有很少的人能够带着自信、不眨眼地说:“这款是我的!”


幸运 – 我必须强调幸运的作用 – 当我走完自觉之旅,我发现了香奈儿N&ordm;5,称其为我的香水并沿用至今,就好像香奈儿女士是专门为了我制作了它,仅为我用。


只能说是上帝的眷顾,赋予我独有的体味,让其和香奈儿N&ordm;5的香味有着天成的匹配。我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认识到这种魔力,虽然我爱上了它和我的体味结合后的独特的芬芳,就像我爱上了一瓶陈年的波尔多葡萄酒。直到有一个傍晚,在电梯里偶遇一位男士,只有我们两人,我才领略了香奈儿N&ordm;5在我身上散发的诱惑力。


那天我住在一个饭店参加学术会议。傍晚我打扮了一下,化完淡妆,照例洒上了几滴香奈儿N&ordm;5,然后乘上电梯去参加会议的欢迎晚会。那个男士也进了电梯,我礼节性地对他微笑了一下,仅止于上嘴唇的一个微动。我俩默默地乘着电梯,开始都没说话。他终于打破了沉默,以带着点真诚,又带着淡淡幽默的口吻说:“你看这对于男人不公平吧?他们陶醉在你的身体散发着的香奈儿的芳香里,却又明白不可能近闻你的芬芳。”


其实这不是第一次当我洒上香奈儿N&ordm;5时,受到来自素昧平生的男人的恭维。那个男人的话让我感到有趣,我也不想抵挡这种善意、无害的调情带给我的一种瞬时的快乐。我回他的话说:“嗯,生活是不公平的,对不对?”。我冷不丁的回答让他吃了一惊,但他显然喜欢这个插曲。他回应到:“男人需要在生活中设定不可企及的目标,去拼争。你,我亲爱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完美的目标”。我默默地听着,回报他一个感激的微笑。等电梯停稳,他像绅士一样为我挡着门,让我先出去。当我从他身旁走过,他轻声地对我说出了一句奇妙的、让我感觉上乘的恭维话:“在所有使用香奈儿N&ordm;5的女人中,你不仅拥有它,你还拥有它的魔力!”


有些人认为奢华的反面是贫穷。不是的!它的反面是庸俗。香奈儿N&ordm;5的幽香是一种以需求为界的奢华,因此它代表着生活和女人优雅的自然之本。女人需要了解自我,形成她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才可能找到这种奢华并与之相守。我在香奈儿N&ordm;5感悟到的是一种纯净和柔韧的灵性,一种前卫的艺术审视,还有一种智慧和自信天成的匹配。它体现着一种智慧型的奢华,不在于富丽堂皇,而在于远离慵俗。它把奢华定义在需求之基,始于需求,终于需求。 而这恰恰是我所追寻并付诸于实践的一种生活方式。


女人的芬芳是不平凡的,它能传达一种无法用其他的方式企及的、散发着个人气息的优雅。去热爱和寻找你的那款简约的优雅,让它带着你去感受那难以信置的潇洒。



回复 经典 发表于 2015-5-13 09:39:46
【真正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邢若曦

        【导语】在和子宫肌瘤患者、女性朋友、以及和一群十八到二十五岁家境优越的年轻朋友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做母亲的没有不爱孩子的,东方母亲和西方母亲相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爱得太深太切、忘我或无我、更难把握怎样逐渐和孩子分离、让他们有越来越独立的成长。而在孩子们的感受中,母爱如石般,有时沉重得让人感到窒息。母爱,当是一股清泉、涓涓不断、清心解渴。“真正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读到这样一句话,很认同。母子一场,是生命中最深的缘,深情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这样得体的退出,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1.真正的母爱是逐渐分离的过程
      母子间的感情应该是绵长而饱满的,但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必须随着孩子年龄逐增而递减。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若母亲把顺序做反了,或是由于自身的需求,就会让孩子童年贫瘠,又让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

2.母亲不可把自己功能扩大化
     有很多母亲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和脱离感觉很受伤,自己努力去爱孩子了,却成了儿子眼中的“闲人”,心里备感失落。

     持有这样思维方式的父母,他们习惯于把自己的功能扩大化,不习惯随着孩子的成长调整自己的行为界限。喜欢越界的父母总是表现出对孩子的极度关心,事无巨细地关心,其实他眼里没有孩子,他只是变相地表达了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尊重。尽管都是打着“关爱”和“教育”的旗号,孩子不会从中体会到爱和教育,只能体会到被控制和侵犯。

     自信、有自尊的父母不会刻意去抓孩子的什么把柄,也会羞于面对孩子的窘迫。他要呵护孩子的自尊心,也不肯降低自己的修养,这样的心境在父母和孩子间自然营造出合理的距离,开始得体地分离。

      所谓“分离”,并不是慢慢放弃对孩子的关爱,而是慢慢调整关爱的方式。成长变化伴随着孩子的每一天,分离也伴随始终。

      从孩子脱离母体开始,整个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的脱离:脱离怀抱独立行走,脱离监护单独外出,脱离供养自己生存,脱离支配发展自我,脱离家庭组建另一个家庭——父母从第一亲密者的角色中退出,让位给孩子的伴侣和他自己的孩子,由“当事人”变成“局外人”,最后是父母走完人生旅程,彻底退出孩子的生活。

      父母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逐步递减,角色范围一点点缩小,这样才能给孩子的生活腾挪出空间。在健全的母子关系中,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的调整。

      哲学家弗洛姆是对母子关系解析得最好的思想家之一,他认为:“母爱的真正本质是关心孩子的成长,也就是说,希望孩子与自己分离。这里体现了母爱与性爱的根本区别。在性爱中,本是分离的两个人成为一体;在母爱中,本是一体的两个人分离为二。母亲必须容忍分离,而且必须希望和支持孩子与她分离。”

        正是在这一阶段上,母爱成为一个至为困难的任务,它要求无私。而检验一个母亲是否真正具有爱的能力,就看她是否愿意分离,并且在分离后继续爱着.

3.爱孩子还是爱控制孩子?
       不懂得分离的父母,即使孩子成年、结婚,也要努力保留住对孩子的控制。他们往往喜欢一边事无巨细地包办,一边抱怨孩子的无能。

       从小到大,无论什么事做母亲的我们是不是总是冲在孩子前面,那些孩子们应该自己去做,或者应该学着去做的事情,是不是我们全部包办了,却又总是挑剔,怪怨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很差?这导致孩子做什么都没自信,结果确实是什么也做不好,于是我们就更有理由冲在他前面。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他们怎么可能不自卑?怎么可能有自理能力?怎么能学会和别人打交道?

4.爱孩子但不能丢失自己
       防止过度干扰孩子的生活,除了树立相关意识,另一个重要办法是母亲应该发展自己的事业和爱好,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好。

      全心全意关爱孩子,并不意味着需要丢失自己。爱孩子的妈妈也可以穿得漂亮,吃得优雅,玩得愉快。如果一个母亲除了工作或家务没有其他爱好,没有朋友,那么很可能她的唯一爱好就是全面参与孩子的生活,这会使得分离变得分外困难。

        不愿分离的妈妈往往会以一个苦情妈妈的形象出现,从年轻到老都活得苦兮兮的,这会让孩子难过和歉疚,对他的成长和幸福并没有好处。所以,不要做苦行僧式的妈妈,要做享受人生的妈妈。只有妈妈活得幸福快乐,孩子才能没有负罪感地接受母爱,才能真正幸福快乐。

       作为已成年的子女,为避免父母对自己的过度包办,参加工作后就应尽量独立生活,成家后更应该避免和父母住在一起。不要对父母心存依赖,也不要被“孝”或“不孝”的绳索捆住。要坚定地拒绝父母跨界,但要温和地抵抗。

       孩子要牢记的是:父母没有恶意,只是做事不妥,天下没有完美父母,我的父母也可以有缺点。这样想来,自己的心就拓宽了。

       以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一首诗,祝愿做母亲的女性朋友们逐增做母亲的智慧-适度平衡地去爱: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回复 经典 发表于 2015-5-13 09:31:01
【面对童年无憾】 邢若曦

       在我辅导过的子宫肌瘤美女中,有些造成她们身心失衡的病因始于童年。她们大多事业有成,却在忍受比肌瘤之痛更痛的心痛。我想,我们或多或少都带着些童年的缺失走进成年,在成年的经历中下意识地寻找弥补这些缺失的人或物而感到更多的缺失。

       我遇到过一些试着去填补童年缺失的成年人,这缺失是在之前和父母或者某个特别的人的相处中造成的。在那段关系中出现了问题,而还是孩子的他们没办法处理,因为他们还小,也因为那个人也有不对的地方。此后他们心怀遗憾地长大,一直试图去填补这份缺失,往往穷尽一生去填补。如果在他们小的时候遇到的那个人不懂得如何去爱,长大后他们就想去寻找一个会爱的人。如果那个人尖酸刻薄,他们就去寻找一个温柔善良的人。如果那个人不够关心他们,他们就去寻找对他们高度关注的人。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如果小时候没有被正确地爱着,长大后会被不懂爱的人吸引。他们喜欢上的是不懂得爱的人,却要让他们学会爱;喜欢上的是尖酸刻薄的人,却要让他们变得温柔善良;喜欢上的是不关心的人,却想要让他们更加关注。而这些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些恋爱失败的主因是:他们一直在挑选可以满足童年渴望的人。

       停止吸引不适合的对象的方法简单却不容易做到。那就是放弃——放弃找一个人来填补心中缺憾的想法。学会与遗憾和平共处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学会尽力地满足自己对爱,对温柔,对关注的渴求。

       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我需要做什么来关爱自己呢?问这个问题,然后按自己想到的答案去做。重点不是要去战胜心中的遗憾,而是学会与之共处。你要知道其实所有的感觉都是短暂的,就让它们自由来去吧。
回复 经典 发表于 2015-5-13 09:10:31
[子宫,她是一个情感器官]
           邢若曦

       子宫,人类生命的孕床和摇篮、女性的象征、青春的源泉~~我曾试图在世界艺术的大厦里找寻对她的吟颂和赞美,而我空手而归。怎么可能?对生命居住的第一座宫殿,艺术的凝视怎么可以这么漠然?

      我找到的唯一与子宫相关的艺术表达是“歇斯底里(hysteria)"。Hyster-, 在拉丁语中是“子宫”。阅读了“歇斯底里”这一女性独有的精神状态医学冠名的由来:是伯拉图最早用这个词描述女性由于“由于子宫移动、移位(怀孕、分娩、失去子宫)表现出的一系列情绪及精神状态的失调或失常”。以这个词描述这种情形长达三百多年,至到弗洛伊德改用它描述我们现代所知的女性的一种精神失态。

       这一发现让我意识到在古希腊,人们就观察到了子宫是一个“情感器官”:它的不安会以情绪的扰动引起我们的观注。而我们的大喜大悲、愤怒、忧怨、悲伤呢?它在无声地承受。当它也不堪重负时,它会用超常的经痛、流不停流血,以肌瘤向我们发出呼救~~看到子宫健康与情绪这样的关联,便也不难理解子宫肌瘤是全球危及女性身心健康的一个医学难题:全球孕龄期女性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髙达15-30%,有三亿患者,毎年有六百万女性失去子宫成为丧失生育能力的空腹女人,美国每年有63万女性失去子宫,中国因人口基数高达二百二十万。

       在高强度超声消融无创手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之前,保留子宫的微创疗法会影响生育,而病灶根治的子宫切除手术则无可避免地对女性己失衡的身心造成新的重创~~医学文明的进步是以技术的进步为辅垫,但需要医学理念的引领方得以实现。在重庆海扶子宫肌瘤专病医院,医学在治病解除身痛的同时在实践和实现她诞生之初的梦想:对人类施于最终极的人文关怀。

    “治疗,让病人受伤害更小;从治病到治病人;我的健康我做主” 或许当我们开始拥抱这样的医学理念,人类医学文明之光就能一点一点地照亮被病痛折磨的心或被心痛折腾的身体。

      姐妹们,以这篇手札,祝福你们身心和谐的健康!关爱我们自己,从关爱我们的健康开始;尊重我们独特的身躯,从关爱子宫的健康开始!如果你们有你们关爱的人正在经受子宫肌瘤的折磨,告诉她们不要怕,不要绝望,这世界上不止一个地方,但至少有一个地方,有一群人,懂得她们的苦痛,会和她们一起重建上帝放置在她们腹中的那座宫殿,让她们继续起那个被搁置的孕育生命的梦~~重庆海扶子宫肌瘤专病医院。

Archiver|小黑屋|99子宫网 ( 渝ICP备20008755号  

GMT+8, 2024-9-19 09:5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