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子宫网大论坛

标题: 三千里:《西藏行》 [打印本页]

作者: 三千里    时间: 2016-8-22 12:32
标题: 三千里:《西藏行》
三千里:高的,岂止是高原么?更高的,应该是我们的思想境界,是我们的品德、艺术、技术。征服西藏高原不易,征服我们内心的高原更难。海扶,就是在实现这样的一种征服,力争让文明医疗走上一个新的高度。

导语:
回来了,用了十五天时间,去朝觐我心中的圣地。总以为那是一片净土,会静洁我的心灵,我从此会少一些肮脏,多一点高尚,提升自我。从川藏线进,自青藏线出,看了雪山,看了草原,看了平静的一尘不染的高原湖海,心里确有一些新鲜,但却没有震撼。好在看见的和听见的都已经进入了我的心中,就当它是一副慢药吧,总会发生作用。我将让它沉淀,慢慢感受,写出我的西藏行的见闻与思考。




没有比这更高的地,没有比这更低的天。

作者: 三千里    时间: 2016-8-22 12:35
西藏行(一):向往与担心

西藏,是我心中向往很久的地方。很多人都去过了,我也计划过多年,一直未能成行。曾有的对高原圣地的敬仰,临近出发,却没有激动的心情,有的却是对高原反应的担心。3700米的拉萨,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能够战胜么?心中有些忐忑。
看了看网上,也问了问熟悉的人,有的说红景天,有的说高原安,有的说必须带氧气。但是有人说,对自己的体能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克服暂时的痛苦,就算头疼,呼吸困难也不用紧张,是很正常的现象,从低地到高原没有反应才是怪事,放松,放松,喝一点水,吃一颗糖,高反是暂时的,一切都会过去。
我觉得这话有道理,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我们不知道,是会有一些担心,需要做一些准备,但是最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情。相信自己的体能,相信自己的选择和决定。
这时,我也体会到一些子宫肌瘤、腺肌症群友才了解到海扶,想做海扶时的心情:向往与忐忑。她们也是在做一个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啊。
我们这次自驾游是三辆车,我们车都是六十岁以上的人,岁数最大的是王芷龙总工程师,已经六十八岁了,二十多年前,他是某国营工厂的厂长,为了帮助王智彪教授实现海扶无创医疗的梦想,他毅然辞去厂长职务,自行设计,自行生产,带领一帮子工程技术人员,硬是把超声波变成了隔山打瘤的隐形杀手,并于1995年制造出中国第一台大型医疗设备,即世界上第一台海扶刀。

王总工是个知识渊博的人,他说,高原反应不是病,是缺氧给身体带来的不适,每一个进西藏的人,都会有一些高原反应,年轻人和身体强壮的人应该会更严重一些,尤其是小孩子,因为他们的新陈代谢更快速,对氧的需要量会更多,一旦到了空气稀薄的环境,不适的症状会更严重些,只要心里不紧张,适当休息,过两天就好了。
王总工说,反而岁数大一些的人,因为平常活动不剧烈,新陈代谢慢,只要没有心脏病、高血压,高原反应会轻一些。他说,他去过西藏,还天天喝酒,也没有出现高反。
王总工的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安慰。



作者: 三千里    时间: 2016-8-23 08:41
西藏行(二):翻越二郎山

“二呀二郎山,高呀高万丈。枯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冈。”这是我儿时的歌,对二郎山充满了敬畏与向往。
二郎山海拔3437米,位于四川省天全县,是川藏线上的第一山。这里山势雄伟,峰峦叠嶂,悬崖悄壁,飞瀑流泉,莽莽林海。
二郎山的公路弯道多,坡度大,加上路面窄,容易发生翻车、碰车等交通事故。
那天我们到二郎山已经是下午,只要翻过二郎山,前面就是泸定县,是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地方,心想可以去铁索桥上看看。
可是,不到五点钟,堵车了。盘山公路上,前面排满了车,后面也排满了车,最先还能看见对面有一些车缓慢的开过来,问他们,说一个山顶上,侧翻了一辆大货车,只能单行。
山高林密坡陡,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不一会雨也下起来了。大家下车来,打起伞,在风雨中焦急的等待。这个时候,再也没有前面的车开过来了。
本来就很窄的公路,留下一半,供对面的车辆通行,这时,突然后面有车冲上来,跟着又有很多辆车冲上来,很快,这留下的一半公路路面就全部堵满了车辆。
完了,心中充满着向往的二郎山,今晚要成为我们的宿营地了。
夜深了,有警察从我们旁边经过,天全县离这里好几十公里,真难为他们了。
雨还在下,山上已经淌下瀑布,大颗大颗的水滴打在我们身上,深深的沟底发出震耳欲聋的哗哗声响。
有人说,这堵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头。
有人说,警察已经去了,应该快了。
有人说,两边都是两排,几百上千辆车,怎么疏通啊!
一号车和二号车的人对王总工说,干脆我们也挤上去吧。
王总工说,用得着吗?会造成更大的拥堵,我们不急,会通的。
夜幕里,雨还在下,看得见一个个手机,发着白光,像大的萤火虫,在夜空中晃动。


半夜,我们终于得以放行,当我们缓慢的驶上山顶,在一个下坡处,看见了一辆侧翻的大货车。有人说,它是为了避让一辆占道行驶的小车才翻的。
过了翻车处,我看见前面已经空出半边公路,我们可以快速的开行了。公路的另一边,是整整齐齐排列的大货车,一辆辆静静的等候我们通行。
有人说,真是玩的人比干活的人还着急啊!

作者: 三千里    时间: 2016-8-24 08:42
西藏行(三):泸定桥


半夜到泸定县,酒店已经在网上预订好,登记好房间,大家早已经是饥肠辘辘。酒店安排了火锅鱼,花鲢34元一斤,黄辣丁40元一斤,蔬菜免费。二两白酒下肚,全身火热,回到房间已是凌晨二点。
虽然已经很疲倦,但想到二郎山上的经历,一时却不能入睡。
二郎山公路,应该是在1950年开始修建,上万名解放军官兵,用了三年时间,在崇山峻岭中,修建了第一条内地通往西藏的公路,很多年轻的生命,长眠在那里。如今,在海拔2200米的山腰,还打通了二郎山隧道,路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难走了,可是我们的一些人,还是不满足,总是要去挤,开车不守规矩,不懂得谦让,以至于酿成一些不该有的事故,造成一些不该有的堵车。这些,对得起当年修路的先辈么?当然,很多人都不会这样想,他们到底在想什么呢?竟然敢在这崇山峻岭的悬崖峭壁中开快车,超车,他们不怕危险么?

睡梦里,耳畔一直响着哗哗的声音,好像万马千军在奔腾,是二郎山上的汽车,在前呼后拥么?突然间醒了,睁开眼来,天已经亮了,打开窗户,大渡河就在楼下,正汹涌澎湃的流淌。
这是一个大山中的县城,沿江有很多房屋,也有一些高楼。远远的看见一座铁索桥,原来泸定桥就在泸定县城里。
洗漱完毕,赶紧向泸定桥奔去。
桥头堡外面,有一个售票处,10元钱一张。“满六十岁了么?”售票员问,“满了。”“免费,你们进去吧。”
桥头堡应该是一个有一些历史的建筑了,古香古色,坚固的圆木支撑起一座涂成黑色的板房。房子中间,是两排条石,每块条石都重有千斤,从地上深埋进地里。铁索桥的粗粗的铁链就从这些条石上横空而出,直直的伸向大河的上空。
踏上桥面,我向河对岸走去。桥有些晃动,江水在河下流的很急,很汹涌。桥上有游客驻足,也有当地人行走。桥的对面,也有一个桥头堡,桥头堡外,有一块高大的石碑:泸定桥。
在返回的途中,我站在桥的中央,想到了十八勇士,写了一首小诗:十三根铁索,静静的悬挂在空中,铁索上铺着木板,有行人经过,有游人照相。河水在桥下哗啦啦的流淌,好像在向人们述说,“这里,是红军来过的地方。”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当年红军十八勇士就是攀缘这光光的十三根铁链,抢渡大渡河,实现了红军北上。

作者: 萤火虫    时间: 2016-8-24 15:05
西藏也是我神往的地方,目前还没有机会前去,先来拜读下三千里老师的文章。
作者: 萤火虫    时间: 2016-8-24 15:07
同样的现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关于高原反应如果大家能像大王老师一样睿智的认识其本质,我想很多向往高原的人就少了一些后顾之忧。当然红景天等也少了市场了
作者: 萤火虫    时间: 2016-8-24 15:09
期待后续!
作者: 三千里    时间: 2016-8-25 08:39
西藏行(四):康定情歌

跑马溜溜的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端端正正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这首歌,大家都会唱,就是康定情歌。
康定,是甘孜州的州府,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川藏咽喉、茶马古道重镇、藏汉交汇中心。
跑马山,就在康定城边,乘索道而上,可以看见,山不大,并没有我想象中的一望无垠的跑马草原,也没有情歌对唱的场面,只有一个不到足球场大小的跑马场。
花了115元,感觉有些失望。有一幅字还是吸引了我,是一个流金的“情”字,有五米高,书法别致。旁边是一行小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下山时,有人说,跑马山太没有意思了。我想,也许就是这个情字吧,一首“跑马溜溜的山上”,一种人们心中的情,天南地北的游客,都被吸引到了这里,情,具有多大的力量啊。
情,也许本就简单,她是一种爱,一种牵挂,设想这上千年来的茶马古道上,人们背井离乡,来到高原古镇,面对异域风光,想到家中的亲人,恋人,朋友,该有多少的思念和挂想啊。
简单的,也许才能纯净。如今的人心,已经被许多复杂的东西拥塞了,情,就装不下多少了。
离开跑马山,我还久久的怀想那个情字,康定情歌,永远是我心中美好的旋律。


海扶王总工(左)和我      跑马山上的跑马场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叫人生死相许

在康定,我们还去看了纳木错,湖水干净,湖面很美,返回的路上,美丽的溪水像毕棚沟,在山谷里处处是风景。
随后,我们离开康定,沿318国道前行。我妻子去过稻城和亚丁,她说新都桥的风景很美,有很多画家在那里作画,可以在那里住宿。
一路上,我们看见了很多雪峰,在灿烂的阳光下,峰顶白雪皑皑,亮得耀眼,他们说,那就是贡嘎山了,贡嘎山的主峰海拔7556米,是四川最高的山峰。






作者: 三千里    时间: 2016-8-26 08:31
西藏行(五):国道不通,怎么办?


康定到新都桥并不远,只有75公里,其间翻越4300米的折多山口,再一路下坡,就到新都桥了。
昨天晚上住泸定桥,海拔高度是1330米,今天晚上住新都桥,就是3500米了。海拔高度上了3000米,就是高原。温度明显的低了许多。
新都桥是折多山下山后的一个河谷,浅浅的河水在河谷中央淌过,两岸杨柳依依,金黄色的油菜花,泛青的青稞,在傍晚的阳光下,俨然一副江南春色。
晚饭前,我们抽时间出去走了走,我们走的比较慢,但仍然感觉有些气踹,看样子高原的威严确实不是假的,高原反应已经悄悄的在向我们逼近。王总工说 ,只要不剧烈运动,过两天就没事了。
吃饭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个比高原反应还要严重的问题,318国道不通。
318国道塌方,是十多天前中央电视台就报道的,我们原计划走滇藏线,避开川藏线的塌方路段,可是一号车的人说,没问题,我们到了就会通的。一号是头车,他们决定路线,可是现在318仍然没有通,怎么办?
新都桥的前面是理塘,巴塘,巴塘过去就进入西藏的芒康。塌方就发生在巴塘到芒康之间。
理塘的海拔高度4800米,是中国最高的县城。我们不能在理塘等待,新都桥都已经有高反的端倪了,我们需要慢慢适应,怎么办?只有绕行。
绕行有两个方案,一是从理塘到稻城,经云南的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到芒康。再一个方案是北上甘孜县,经过317国道到昌都,再绕回到318国道上。
晚上,新都桥的温度更低了,我们参加了一会篝火晚会,就早早的入睡了。盖很厚很柔软的被子,仍然决得有一点头疼,头上盖一张毛巾,保持温度,头疼也就慢慢好了。
想到在出发时我们曾经提出过走滇藏线,一号车没有同意,我们也没有坚持,现在要面临绕行六百多公里,且有两段是路况不太好的省道。现在我们才知道一号车也没有把情况搞清楚,大家都不得不为在路线问题上的草率买单了。一号车确实也很辛苦,既要决定方向,还要联系吃的,住的,旅游景点。他们车上有位女同志会用导航,这次酷酷也为我的手机把导航安装上了,我看她比我用的话。但大的方向问题,还是应该多商量,想好了再走,不要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成本就高了。

上折多山

折多山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境内,海拔4270米,是康巴第一关。折多山又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西面为高原隆起地带,有雅砻江,右为高山峡谷地带,有大渡河,折多山以东是山区,折多山以西则是青藏高原的东部,真正的藏区。“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写成汉语就是“折多”二字。
折多折多曲折多,看样子我们的西藏行也是折多啊,折多,折多,好事多磨,很多事情都如此。







作者: 三千里    时间: 2016-8-26 16:36
西藏行(六):到甘孜


一早,从新都桥出发,经过雅江,中午到达理塘。理塘县城在一个高原坝子里,到处都是房子,看不见草地,海拔很高,感觉像周围没有山一样,像在天上。
理塘的西面是巴塘,再过去就是西藏的芒康了,可惜这条路不通。往南是稻城亚丁,需要绕行云南,才能到芒康,也被否决了。
我们要走的路线是经214省道到甘孜,然后再沿317国道到西藏的昌都,从昌都再走一条省道到318国道上来。
可是,214省道在哪里呢?我们的头车也找不到了。
在理塘的一个重庆酒家的饭店里,老板告诉我们,说去甘孜需要倒回去走二十公里,有一个路口,省道在维修,路不好走。
省道确实比国道差很多,我们的汽车像大海中的小船颠簸着前行,王总工是我们三号车的主驾驶,他虽然已经六十八岁,仍然开车精神百倍,而我们都已经有些昏昏欲睡了。
晚上八点过,到了甘孜。甘孜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距离州府康定385公里,县城海拔高度3500米,是长江支流雅砻江的上游,1935年红军长征来过这里。
在县城,看见有红军路,感觉到一种亲切。

在理塘县城的重庆酒家发现了一张地图,最终确定了走甘孜的路线。



作者: 三千里    时间: 2016-8-27 22:01
西藏行(七):到昌都


早上七点半,离开四川甘孜县,顺317国道,向昌都进发,晚上七点半,到西藏昌都,全天行程560公里。
从甘孜出来的第一个县,叫德格县,仍然属于四川管辖,在这里,需要翻越雀儿山,雀儿山的山口高度5050米,是川藏线上最高的山口。到了山口处,下车看了看,雀儿山的主峰就在旁边,主峰高达6168米,白雪皑皑,有很多登山队到此登顶,站在山口,风很大,环望四周,真是一览众山小。
听说有业余登山队的在攀登雀儿山牺牲,我们感觉身体还可以,没有不良的反应。

过了雀儿山口,我们一路下行,汽车走了几十公里,远远的看见了一条河流,河流的对岸有一座小山,上面写着两个大字:西藏。啊,终于到西藏了,我们都欢呼起来。
进入西藏的这条江是金沙江的上游,在金沙江大桥的两头,都有检查站,严格的核查每个人的身份证件。
我下车看了看,金沙江水流很急,听说当年红军在此渡过,桥头还有碉堡,土石结构,已经有些斑驳了。碉堡外的坝子上,有一块牌子,记载有当年红军渡江战役的经历。
越往西走天黑的越晚,七点半我们到昌都,天还没有黑。昌都是澜沧江的发源地,两条青藏高原的河流,在这里汇聚,澜沧江劈开横断山脉的崇山峻岭,流经云南,进入缅甸。很多人不知道澜沧江,却知道《湄公河惨案》。湄公河就发源自这里。这里是茶马古道的集散地,是四川,青海,云南入藏的重要中转站,几千年来的山间铃响马帮来,已经不见了踪迹,唯有这四面八方来寻找高原净土的游客,把这个城市拥挤的水泄不通。

过雀儿山


金沙江大桥


金沙江大桥边的古碉堡


碉堡前的宣传牌:金沙江畔丰功伟,雪域高原红旗展。


昌都,邮政宾馆,我们下榻处。




作者: 三千里    时间: 2016-8-28 11:27
西藏行(八):天路上的七十二道拐

过去,只知道贵州的凉风垭有个七十二道拐,被人们称为川黔天险。到了西藏,经过了业拉山口的七十二道拐,才知道什么是小巫见大巫。
我们在昌都从317国道转214国道,到邦达再转回318国道。邦达往拉萨的第一站是八宿县,途中要经过4600米的业拉山口。
邦达的海拔高度已经是4080米,到业拉山口上升的并不多。很奇怪的是,刚出邦达镇,就有个军人检查站,检查的其中一项内容是记录进入时间。检查军人告诉,翻越业拉山口到八宿,其间的路程是90公里,行使时间不能低于二个半小时。大家都明白了,是区间限速,开快了没用。
从邦达上业拉山口的海拔高度是600米,也没有多大惊险,但是到业拉山口上一看,大家都禁不住伸出舌头,好高啊!果然业拉山口的前下方,曲曲拐拐有数不清的弯道。一边是绝壁,一边是深渊。
下行途中,车开的很慢。路很不好走,很多塌方,坑坑洼洼。沿途有十余个告示牌:事故频发地段,注意安全。我注意到了用词,是频发,不是多发,也不是易发。我告诉王总工,可是他只要有机会,他仍然要超车,在一处稍微平缓处,有一辆车不让超,他非要加足马力,非要从左边超过去,旁边是万丈深渊,惊得我大叫起来:老大!不要超!
王总工终于把车速慢下来,说了句:开八十多码,硬不让我超。
好像他还有意见。他补充说,没问题的,相信我有把握。我想,这也许就是科学家的气质,勇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
下行了约十多公里,已经到中午,路边有一饭店,停车洗车,顺便吃饭。店主人问,你们领了测速卡没有,说领了。店主人说,这段路很不好走,不能开快了,此行下去还有十公里下坡,还有很多个拐。
一路上,看见有些公路道班在维修,曲曲弯弯的公路,镶嵌在陡峭的山壁上,深感天路的艰难。
天路行车难,天路维修更难,让人难以忘怀的七十二道拐。

业拉山的七十二道拐


作者: 三千里    时间: 2016-8-29 09:42
西藏行(九):然乌湖和波密县

一早七点半从昌都出发,经过邦达县,翻越七十二道拐,再经过八宿县,到然乌湖。
然乌湖太美了,美不胜收,我不能用文字描写,但是当时时间紧张,汽车没有能多停留,我没有拍多的照片。
从然乌湖离开后到波密县,已经是晚上八点。波密县很干净,地势也平坦了很多,不像西藏的其他一些县城,都是在大山的夹缝里。
波密有一条通往墨脱的公路,是近两年修建的,是中国的最后一条通往县城的公路。
墨脱是西藏海拔最低的县,平均1200米,最低处海拔150米,被称为西藏的西双版纳。
明天,将去墨脱看看。

然乌湖边


波密县


作者: 三千里    时间: 2016-8-29 12:11
西藏行(十):墨脱的森林


到过一些森林,都没有写的感觉,可是进入墨脱的森林里,有一种写的冲动。这两天一直想写,但笔太础,未敢写。
墨脱的森林里立体的,从海拔四千多米到几百米,一路下降,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高大的树木,高高的瀑布,湍急的涧氺,如镜的小湖,一切都是风光。
在森林里走了走,看倒地的古树,捡史前的鹅卵石,站在湍急溪流的铁索桥上,感受山风中扑面而来的水汽。
美,太美,有一种震撼。


墨脱县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雅鲁藏布江的下游,与印度毗邻,意为“隐秘的莲花”。
墨脱属喜马拉雅山东侧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分布有热带雨林。这里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环境最好的地方,也是西藏最温和,雨量最充沛,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与西藏其他地区相比,墨脱县境内四季如春,气候优良。
我们从波密出发,一路上山,在一个冰川旁边,经过一个隧道,就进入墨脱县了。
远远的看见白雪皑皑的雪山,我们顺着一段陡峭的之字形公路,下到了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两边的大山都森林覆盖,中间有一条湍急的河流,河水跳跃着向下奔腾,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汽车沿着河岸,一路下行。
在两个小时内,我们下行了几十公里,领略到从高山寒带到热带雨林那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难怪墨脱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清朝末年的官员到这里,深有感触,说:森林弥漫数千里,花木遍山,藤萝为桥,诚为世外之桃源……
墨脱是我国最后一个通汽车的县,据说,在墨脱的森林里,还有孟加拉虎出入。

墨脱的森林


墨脱的河水与桥梁

墨脱80公里自驾营地



作者: 三千里    时间: 2016-8-30 13:52
西藏行(十一):林芝

从8月5日到10日,每天都像急行军一样,不停的赶路。10日晚上十点多钟,我们终于赶到了西藏林芝市。
林芝市下辖波密、墨脱等七个区县,平均海拔3000米,是西藏气候最温暖的地区。集中了西藏百分之七十的森林,有老虎,豹子,熊,獐子,鹿等野生动物。雅鲁藏布江下游流经林芝地区,穿行在喜马拉雅山东段的北面,形成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
11日上午,我们在林芝市休息。
林芝市区的海拔2700米,是个很适合人居的地方,尼洋河在城边流过。
雅鲁藏布江在林芝与尼洋河汇合,形成了六十多平方公里的湿地,有三个重庆市的渝中区大。
下午,我们驱车去看雅鲁藏布江,出林芝市中心,外面是广袤的湿地,一眼望不到边,沿尼洋河走了三十公里,远远的可以看见喜马拉雅山东段的山脉,终于,雅鲁藏布江边就在眼前了。
翻动着波涛的江水,夹带着大大小小的漩涡,急速的向东流,宽阔的江面,有万马奔腾的气势。
我突然间想起了一首歌:喜马拉雅山啊,再高也有顶啊,雅鲁藏布江啊,再长也有源啊,藏族人民再苦啊,再苦也有头啊。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啊。
这是我儿时的歌,她经常在我心中涌动一种情感,做人,就是要为天下人谋幸福。儿时心中经常翻动的江水,今天,终于看见了。我的心,止不住如江水般澎湃的跳动。
过雅鲁藏布江大桥,一路上是一些农庄,土地,果园,还有青青的草地,和成群的山羊。有藏民在田间地头忙碌,他们今天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再也不是农奴了。
再沿尼洋河回来,我们看见了一些农牧业示范基地,还有桃花村的牌子,桃花已经不见开放,但是有很多桃树。
尼洋河两岸偌大的湿地,成片的杨柳,青青的草坪,缓缓的流水,美不胜收。王总工程师说,西藏将会成为全世界的旅游圣地,很有发展前途。
记得在99子宫网上交流时,有一个群友说她是林芝的,三十多岁,患子宫肌瘤。她是一位警察,要我们去西藏的时候一定找她,并且特别把林芝夸赞了一番,林芝也给我留下很美好的印象。
当时和群友聊天时,心里特别高兴,因为已经有去西藏的计划,能够在世界屋脊的高原遇见群友,该是一件多有意义的事情。警察也特意给我留下她的联系电话,电话我没有记住,不过这位警察的热情一直在我的心中,她和林芝的风景一样让人难忘。


晚上,吃了林芝特产石锅鸡,听见远处传来歌声。有人说,是福建园在跳锅庄。疾步赶去,好大的园子,是福建省援建的。有几十人在中间围着篝火,外面有一二百人围观。我们看了看,往园子里走去。园子很大,后面是一个湖,湖心有岛,岛上有亭子。天色已经暗下来了,隐隐的看见水中的鱼群在游动。


滔滔的雅鲁藏布江水


王总工程师在尼洋河岸



林芝的松茸石锅鸡







作者: 三千里    时间: 2016-8-31 14:32
西藏行(十二)米拉山口


米拉山是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也是林芝地区海洋性气候与拉萨地区内陆性气候的自然分野,具有显著的地理分界意义,米拉山以西地区,气候干燥寒冷,而东部地区则是温暖潮湿,植被茂盛。
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有不少游客下车拍照和玩耍,要注意高原反应。
有一位游客说,车刚在山口停稳,我就迫不急待地从车里钻了出来,没想到山口的风非常大,一下子把我的帽子吹掉了,我赶紧返身去追,一直追出去十几米才弯腰从地上捡起来。
刚把帽子戴好忽然觉得头晕胸闷,不得不大口大口的喘气,过了大概两三分钟才算缓上来。看来即使没有了高原反应,在五千米的高度还是尽量不要做急速动作,尤其是快速的弯腰和蹲起。
我们在米拉山口停了停,见车多人挤,风又大,警察也在整顿秩序 不准乱停车,我们照了照相片,就急速下山,向拉萨进发。
(高原反应主要原因是缺氧。空气中的含氧量,海平面最高,海拔高度每上升一千米,含氧量降低约百分之八,五千米的高原,含氧量相当于海平面的百分之六十。故在高海拔地区,切记不要急速运动。)


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




作者: 三千里    时间: 2016-9-1 11:31
西藏行(十三):到拉萨

一直想到拉萨去看看,每每看见布达拉宫的图片,总充满神秘感。世界屋脊的皇宫,统治藏民几千年的圣殿,虽然我不懂佛教,也不了解西藏文化,但能亲自去看看,了解一点毛皮,也算了我的一个心愿。
8月12日下午4点半,我们终于到了拉萨。算算从5日清晨出发,已经走了八天时间。
进城了,看见了街道的指示牌,我们住的旅店就离布达拉宫不远。
这些都得感谢一号车的年轻人,他们在网上预先订好了酒店。一号车的人告诉我们,布达拉宫的门票买不到,只能参加旅行团,并且还只有后天才有团,今天大家可以先去广场看看布达拉宫的外景。
出门不远就看见通往布达拉宫的大街,我们急急的向广场走去。
需要安检,打火机是不能带进去的。广场上,我们看见布达拉宫了,并且正好是布达拉宫的正面,平常在图片上看见的布达拉宫,清清晰晰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赶紧拿出手机,拍照。把自己看见的布达拉宫照下来,还有广场上的那一个碑: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

想到在来西藏的路上,看见很多骑车的年轻人,他们头裹围巾,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自行车货架上托着包裹,一路前行。他们不也是冲着拉萨来的么。
记得在七十二道拐的一个路边店吃饭时,我问两个年轻人,他们是河南的,自行车托运到成都,然后从成都骑车入藏。两个年轻人都24岁,刚刚大学毕业,我看他们吃饭,一人捧着一个很大的碗,吃的很香,他们说饿了。
站在广场上,我看着布达拉宫,看着纪念碑,想着那些年轻人,他们比我们辛苦多了,他们的内心得蕴含着多大的向往和勇气啊,才能在这几千里的路上日夜跋涉,他们憧憬着什么?
是这片净土么?是这个神圣的宫殿么?是追求一种内心的升华么?
布达拉宫的门票没有了,只能参加一日游,布达拉宫的门票200元,一日游720元,其实也主要是看布达拉宫。在重庆,我就听说只能参加一日游,才能进到布达拉宫,不知道有没有人真正的能够买到门票。
不过,后天,我还是要进布达拉宫看看。


雄伟的布达拉宫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




作者: 三千里    时间: 2016-9-2 08:46
西藏行(十四):羊角雍措

到拉萨的第二天没有事情,于是我们驱车前往日喀则方向,去看羊角雍措。
措,在藏语中应该是湖或者海的意思,如纳木错为藏语,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
羊角雍措简称羊湖,又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湖面狭长而弯曲,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珊瑚湖。
羊角雍措位于拉萨西南约70公里处,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有十多公里长。
在去羊角雍措的路上,要翻越了五千多米的岗巴拉山,在上山途中,看见公路边的藏民房屋前,有一只只威武雄壮的藏獒,是看家护院的吗?不像。一只只藏獒都蹲在房屋前的木桌上,大家猜想,应该是卖的了。
一路上山,在四千多米的一个山口,看见有很多藏獒,它们被主人带来这里,一个个温顺的蹲在桌子上,原来是可以让游客与藏獒照相。藏獒的后面,是拉萨河谷,背景也很好,难怪这么多藏民在此做照相业务。
藏獒威武,但是被主人已经驯化的很温顺,照相很配合,十元钱可以照若干张。给我照相的藏民说,你照多少张都可以的,照的不好还可以重照。
到达岗巴拉山顶,远远的就可以看见羊角雍措湖了。我们急急的赶到湖边,湖很大,湖边一块牌子:羊角雍措,4441米。
湖不宽,但是很长,我们沿湖边驱车十几公里,仍然看不见湖的尽头。一号车和二号车的人说,就这个样子,我们回去吧。
返回的路上,湖边有一些藏民开的饭店和茶楼,我说,真想进去坐坐。但看见前面的一号车和二号车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王总工说,算了吧,他们不会有这个兴趣。
出门在外,大家是一个整体,还是要顾忌多数人的意愿,也就罢了。

我与藏獒,山下是拉萨河谷。


海扶王总工在羊角雍措





作者: 三千里    时间: 2016-9-2 16:06
西藏行(十五):布达拉宫


但是有一件事情王总工终于要说话了,那是看了布达拉宫以后,晚上,一号车宣布第二天的行程,说明天准备返程,走青藏线,到那曲,看纳木错。然后走格尔木,经青海湖回去。
珠峰大本营不去了吗?王总工问。一号车和二号车说,不去了,时间来不赢。
确实他们中有的只请了十多天假,现在只剩下五六天时间了。
难道不能够打个电话再请几天假吗?这么老远的来了,不容易啊。二号车说不行,他们车上的小孩子有高原反应。
那我们三号车自己去吧,王总工问副驾驶。副驾驶是三号车与一、二号车的联系人,他们之间很熟,可是副驾驶说,他也想回去了。
完了,在来的路上,王总工多次说过到珠峰大本营的事情,并没有人反对。他说,上次来西藏,没有去,是个遗憾了,他真希望这次能够去。
一、二号车的决定,让我也觉得遗憾,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我也不会开车,集体的决定,还是得执行,谁叫你加人这个集体呢。
这个事情给我留下的记忆的深刻,已经超过了当天看的布达拉宫。
游布达拉宫,就是跟着导游走了两个小时,看了一些房间,看了一些金银财宝,仅此而已。给我留下印象较深的是九世达赖到十二世达赖的镀金铜像,看起来他们都是孩子。导游说,他们都是很小就继位,但是在成年前就被摄政王害死了,最小的才六岁。
为了什么?为权位。原来尔虞我诈,争权夺利,不仅仅是汉族人的专利啊。我想到了720元一张的一日游门票。
什么时候有机会,还是应该上一上珠峰大本营,去看一看那千年不变的白雪皑皑的山峰,只有那些雪峰,还保留着那一尘不染的纯洁。
我知道,那是另外一种高度,也许那种高度,才是王总工他们海扶人所追求和向往的。

拉萨的格桑花,比内地开的大。


烤全羊,生意很好,羊大而肥。
布达拉宫入口
布达拉宫门前的朝拜者
布达拉宫里的无字碑
攀登布达拉宫
大昭寺前
八角街上
清政府拉萨大臣衙门
海扶王总工在拉萨街上

作者: 三千里    时间: 2016-9-5 13:36
西藏行(十六):纳木错湖


8月15日,早晨起的很早,6点半就准备出发,离开拉萨,返回重庆,经青藏线,今日要去看纳木错湖,然后住那曲。
纳木错湖距离拉萨一百公里,是世界上最高的湖泊,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属于当雄县管辖。站在湖边,可以看见念青唐古拉山的终年不化的雪山。
纳木错湖确实风景很美,蓝天白云,湖水清澈湛蓝。湖边有人与牦牛照相,也有人脱鞋戏水玩耍。
二号车的12岁的小男孩也在湖边玩耍的愉快,在我们都离开的时候,他一个人还在玩。我们都走远了,他的爸爸大声的叫他,他才一路疯跑,不一会就赶上了我们。
大家都上了车,准备出发,小男孩的爸爸找到我们,说儿子不行了,有高原反应了。
他问大家,怎么办?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送医院,可是医院在哪里呢?有人说,吸氧,马上把准备的旅行氧气罐给他。
大家离开纳木错,向那曲进发。
还没有到那曲,二号车突然停下来了,孩子的爸爸告诉大家,儿子不行了,不能坐汽车,他问,哪里有火车站,赶快把儿子送火车回重庆,说孩子不能再坐汽车了,前面都是高海拔地区。孩子的爸爸紧张的不得了。
大家说,只有到那曲火车站去看,好像那里只停慢车, 不停快车的。
我走到二号车,去看了看孩子,他躺在后排座位上。我说,能够坐起来么?孩子坐起来了。我看孩子的脸色正常,我问他,现在好些了吗?他说好些了。我说没有问题了,你是在湖边跑快了,造成的一时不适,现在应该没有问题了,不紧张,就没事的。我妻子拿来了一瓶药丸,说这是抗高反缺氧的,你吃了就好了。
果然,到了那曲,孩子并没有说他不好,孩子的爸爸也没有说要去火车站了。
那曲县城海拔4600多米,那天晚上我们住宿在那里,没有一个人说有高原反应。

纳木错国家公园


纳木错湖边

海扶王总工在纳木错湖边





作者: 三千里    时间: 2016-9-6 11:56
西藏行(十七):青藏公路上


写这个标题,是为了区分青藏铁路。大家都熟悉韩红的天路: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
青藏铁路,是在世界屋脊的几百公里冻土地带修建的,解决了很多高寒地区不能修建铁路的世界难题,作为一个曾经的铁路工程师,我感到自豪,每每听到天路这首歌,我都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写青藏公路的歌曲,我想也应该有,但是为什么没有传唱开来,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青藏公路行车太难,而青藏铁路的修建,真的给西藏的交通带来了巨大的改善,给西藏人民带来了福音。
8月16日,我们从那曲出发,翻越唐古拉山、昆仑山,经过沱沱河,可可西里无人区,看见了藏羚羊,藏野驴,野鹿和狼。全天行程八百多公里,到格尔木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
早晨天不亮,我们就离开海拔四千五百多米的那曲县,前面是四千八百多米的安多县,再前面就是唐古拉山了。
唐古拉,藏语“高原上的山”,由于终年风雪交加,号称“风雪仓库”。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山口处建有纪念碑及标志碑,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
唐古拉山这一段,是青藏公路海拔最高的地方,但视野开阔,山脉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险峻,可以说是很平缓,到处是低低的山丘围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原,但是这些草原的草都不茂密,王总工说,这叫稀土草原,因为土质薄。
汽车在山上行进,感觉到天很矮,云很低,草原是无比的宽阔,一望无际。远处的雪山缓缓的在天边移动,虽然是八月份,窗外的寒风随时提醒这里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5000米,是人类生命禁区,我们一直行驶在这世界最高的公路——109国道上,但并没有感觉到有任何不适。
过了唐古拉山口,一路下行,到沱沱河。沱沱河是青藏公路线上海拔最低的地方,有3900多米,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东,是通天河的上游,这里有长江源头的石碑,有些自驾游客就选择在这里住宿。
西游记上,唐僧取经就路过这里,并且收取了沙和尚为徒弟。古老的神话故事,在我的心中充满了诱惑力,真的想在这里看一看,走一走,一号车的人也决定在此住宿,去看看石碑,去寻觅孙悟空大战通天河的神话故事,去看看格拉丹东流下来的雪水,去看看那令人充满联想的石碑。
但二号车的人说,担心孩子再出现高原反应,需要到格尔木住宿才安全,无奈,只好一切为了孩子了。
离开沱沱河,又一路上行,登上可可西里山脉。可可西里被称为无人区,位于青海省玉树州,平均海拔高度5000多米,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有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野鹿,狼,熊等珍稀野生动物。
在可可西里无人区,我们还真看见了好几群藏羚羊,还有一些野驴,野鹿,和一只狼。
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宽度大约二三百公里,它的尽头是昆仑山。远远的看见昆仑山,雪峰晶莹,山脉巍峨,以为很快就能够开到,可是汽车开了很久,就是开不到山脚。
终于,在绵延千里的山脉中,出现了一处较低的哑口,那就是昆仑山口了。
汽车终于开上了山,上到昆仑山口,山口周围,全是乱石,寸草不生,想到了一个电影,昆仑山上一棵草。这哪里有草呢,看样子能够有一棵草也是一个奢侈啊。
本想下车看看,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只能快速离开。车上,想到毛主席的《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望断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青藏公路与青藏铁路很多地方是挨着的,相隔不远,只是在翻山越岭的地方,铁路大多是走隧道,而公路是爬山。铁路两边有防止牲口进入的护栏,路基下有野生动物通过的通道。看得出铁路修建者的良苦用心。
青藏铁路线上有五百多公里处于高原冻土地带,为了应对全球温度上升,让冻土不至于解冻,采用了不少新技术,不少地方是石彻路基,外热内冷,有很多高架桥,还有很多新材料的消除地热的装置。
青藏铁路机车是内燃机,列车是双机牵引,每每看见列车驶来,作为一名退休铁路职工,我还是感觉到内心的激动。



唐古拉山口,5231米


唐古拉山口边的通信建设纪念碑

世界屋脊上,风吹草低不见牛羊。

世界屋脊上的车队

天路上的海扶王总工

可可西里保护中心

世界屋脊的草原与雪山



作者: 三千里    时间: 2016-9-7 13:52
西藏行(十八)青海湖

8月16日晚,住格尔木,17日晨,驱车驶向青海湖。
沿昆仑山的东段,一路东行,山顶上积雪,山坡上挂着冰川。山下是柴达木盆地,公路边有大片的狗脊树,红红的狗脊已经成熟,挂在树上很好看。
途径盐湖,进去泡盐湖水,看盐做的雕塑。盐湖很大,雕塑中有成吉思汗的坐像,相传昆仑山以北在古时候都曾经是蒙古族的地盘。
下午六点过,到青海湖了,汽车沿湖边走了一个多小时,到处都是宾馆,听说都是五六百元的。我们住的是湖边的帐篷,二百元一个,一张特大床,睡两个人。
一号车说这是唯一离湖边很近的帐篷,感觉比住那些宾馆好,拍了日落,天色暗下来了,吃饭,很香的羊肉串,大块的手抓羊肉,大家也喝了点酒,准备明天早上起来看日出。
有人围着烤羊肉的火堆跳起舞来了,那是来自湖北的一群年轻人。很快,大家也都加入,青海湖边,一轮圆月,袅袅火光中映出一张张喜悦的笑脸。
舞毕,大家唱歌,湖北的青年人唱洪湖水浪打浪,重庆的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人表演小品,有人唱川戏,有人朗诵诗歌,王总工唱了一首重庆民谣:高高山上一树槐。
这是西藏行最快乐的一个夜晚。
18日,天还没有亮,就下雨了,日出看不成了,早早的驱车赶路。
经过兰州,到天水,晚上,在天水一家酒店吃饭,第二天大家就要返回重庆了,十几天的同行,还是有些依依不舍。大家点了不少菜,也喝了不少酒,一号车的老李,是警察,也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他做了一个总结。他说,这次西藏行成功结束,最让人敬佩的是大王老师,68岁的年纪,一点也没有高原反应,并且大部分路程是他亲自开车。老李要求大家都讲讲西藏行的感受。
王芷龙总工朗诵了一首他自己写的长诗《龙之歌》:
有一首歌,从喜马拉雅山上唱起,
飘过长江,黄河,在太平洋上空振蕩。

有一条龙,翻过身,抬起头,仰天长啸。
那是因为她的国家,她的民族经过上百年的苦难。
她曾经遍体鳞伤,支离破碎,被人残害。

有人用鸦片,把她变成东亚病夫,
有人用枪炮,抢走她的宝藏,
甚至有一个强盗,用战爭,想把她灭亡。

她的儿女不答应,她的民族不答应,
她五千年的文明更不答应。于是,
有了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邓世昌的甲午悲壮,
孙中山的中华掘起,毛泽东领导的中国解放。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血和肉筑起新的长城,
把她从魔爪中,拯救。

于是,她的工人,她的农民,
还有她杰出的领袖,
使她不仅有钢铁的脊粱,还有了健康的体魄。
十亿人用她们的智慧和勤劳,花了半个世纪为她疗伤。

今天,巨龙神彩奕奕,精神抖擞,龙体安康。
她待人平等,提出和平共处的主张,
她勤奋努力,把中国制造和中国創造送到世界人民手上,
她乐善她施,帮助非洲人民战胜埃博拉病毒。
但,她绝不怕强盗的枪,土匪的炮,
她已经有力量,维护和平的阳光。

如果说二十岁,是一个人的青春年华,
那么一个国家的青春,一定需要上百年。
今天我们六十周岁的共和国,
正在走向她的青春时光。

明天,我们的巨龙带领她的儿女,
进行一次大合唱,那歌,
将响遍天山南北,响遍长城内外,响遍万里海疆。

那歌声,为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再续上五千年的——新时光。

大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拍的最响的,是那个12岁的孩子。他问王总工,爷爷,这首诗是你写的吗?
他爸爸说,是王爷爷写的。
写得真好。孩子说。
大家说,王总工是我们这群人岁数最大的,但是是最有激情的。对吃住没有要求,一直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
我想到了一路上我们翻越的山,二郎山,雀儿山,米拉山,喜马拉雅山,唐古拉山,可可西里山,昆仑山,这些,不正像一条条龙么?她们在青藏高原腾飞,必将用她的高雅,美丽,纯洁,征服世界,给世界清新的空气,磅礴的大气,凛然的正气。
我想到了毛主席的《念奴娇、昆仑》的最后一句: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中国不以自己独高,而把这种高,与世界分享。这是何等的霸气和大气啊。
今天,中国不正是在这样做么?一带一路,G20,创新,包容,发展,不正像一条条中国龙,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展现一片片华丽的天空。


而中国的海扶,作为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设备,作为一种绿色的、无创伤的超声波医疗技术,已经成为了全世界超声波医疗的引领者,正在改变和颠覆全世界的传统外科手术模式,让更多的病人少受手术刀的伤害,正在加快医疗文明进步的发展。


海扶,正在展现她越来越强大的力量。
中国,在努力,在向上。海扶,在努力,在向上。在海扶王总工的身上,我看见了一种中国企业的精神,一种中国创新者的力量。

王总工程师在盐池

王总工在青海湖边


——全文完。




作者: 一缕芳魂    时间: 2016-9-7 17:15
好替那孩子担心,朝圣的人真不少,有一天自己亲自去走一遭才更美!




欢迎光临 99子宫网大论坛 (http://newbbs.99zigo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