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宫颈糜烂”,一个听起来很恐怖的词语,让无数女性闻之色变,但其实,早在几年前,权威教科书就已经正名,将其删去,并提出,“宫颈糜烂”并非病,而是一种生理变化。
“宫颈糜烂”不是病
提起“宫颈糜烂”一词,绝大多数女性并不陌生。一些女性将其理解为宫颈口出现糜烂状态,是性生活后常见的且复发率很高的疾病,甚至可能引发癌变可能。
实际上欧美国家的妇产科教科书早在十几年前已经废弃“宫颈糜烂”这一术语,改称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认为它不是病理改变,而属于宫颈生理变化。我国在2008年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也与国际接轨取消了“宫颈糜烂”这一说法。
什么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女性宫颈上皮由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和宫颈管柱状上皮组成。胎儿期来源于泌尿生殖窦的鳞状上皮向上生长,至宫颈外口与宫颈管柱状上皮相邻,形成原始鳞-柱状交接部。
女性青春期后,在雌激素作用下宫颈发育增大,宫颈管柱状上皮及其下的间质成分到达宫颈阴道部,使原始鳞-柱状交接部外移。原始鳞-柱状交接部的内侧覆盖的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透出呈红色,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称为柱状上皮异位。肉眼观察似糜烂,实际并非真性糜烂。
鳞柱交界可随雌激素的变化而移动。如新生儿受母体雌激素的影响,可引起新生儿宫颈柱状上皮外移,称为先天性宫颈糜烂;妊娠期、以及口服避孕药可致鳞柱交界外移,称为生理性宫颈糜烂;青春期后,由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增加,刺激柱状上皮增生使原始鳞柱交界外移至宫颈阴道部,所以整个宫颈被外移的柱状细胞覆盖;绝经后随雌激素水平下降,鳞柱交界又退回宫颈管,很少见到“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需要治疗吗
当一些女性做完电子阴道镜,从彩色片中看到自己的宫颈口“糜烂、红色粗糙”时,都会感到触目惊心,恨不得立刻将其变得平整光滑。
于是吃消炎药、上药、打针、反复冲洗阴道成了日常必不可少的步骤。有的医生为了经济利益直接建议“患者”选择手术解决“宫颈糜烂”,冷冻、激光、微波……各式各样的手术疗法,费用动辄上万,成为典型的过度治疗。
“宫颈糜烂”只是一个症状学描述,而不是一个临床诊断,医生所要做的是根据这个症状来判断它究竟是与宫颈病变有关,还是只是由于激素变化导致的。如果只是由于激素变化导致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做任何处理;如果宫颈有炎症或怀疑癌前病变则需要对症治疗。
“宫颈糜烂”会癌变吗
持续感染高危型HPV(人乳头状病毒)是发生宫颈癌的主要原因,而宫颈的鳞柱上皮交界处正是最容易受到HPV感染的温床,因此很多人便把宫颈糜烂和宫颈癌联系起来,而跳过了其中最关键的“HPV感染”的环节。
宫颈癌自从有了宫颈刮片以后,死亡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关键就是提前预防和治疗。目前推荐21岁以后的女性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宫颈刮片的检查,在30岁以后,可以联合HPV进行检查,如果连续3次HPV和宫颈刮片检查都阴性,可以间隔时间延长到3年一次检查,到65岁以后可以停止筛查。
99子宫网小编推荐阅读
宫颈TCT(液基细胞学)检查
宫颈病变的聚焦超声治疗
女人如何给子宫颈上保险
宫颈健康的10个常识
欢迎光临 99子宫网大论坛 (http://newbbs.99zigo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